| 我的作品 |
| 作品标题 | 人气 | 日期 |
经典与接受:常州词派后期的转变——从姜夔、吴文
|
0/28611 | 2023/11/9 |
玉茗千秋绝妙词 试翻古调作新声——石凌鹤《还魂
|
0/28545 | 2023/11/9 |
黄庭坚谪居黔戎时期对杜甫的文学接受
|
0/28563 | 2023/11/9 |
《花间》词的文本解读问题
|
0/28502 | 2023/11/9 |
临桂词派,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临桂词派系
|
0/28468 | 2023/11/9 |
《诗经》“四始”说辩正
|
0/28416 | 2023/11/9 |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词研究综述
|
0/28390 | 2023/11/9 |
《花间集》多择录小令之原因考论
|
0/28364 | 2023/11/9 |
诗债论
|
0/28341 | 2023/11/9 |
进入文本、突破文本、超越文本——传统诗词教学的
|
0/28389 | 2023/11/9 |
诗界革命语境下的梁启超诗歌创作
|
0/28312 | 2023/11/9 |
近十年来清诗总集研究述评——以现代清诗总集研究
|
0/28318 | 2023/11/9 |
方东树《昭昧詹言》的理论体系述论
|
0/28328 | 2023/11/9 |
论贺双卿的经典化历程
|
0/28288 | 2023/11/9 |
儒佛兼融的阳明诗文
|
0/28351 | 2023/11/9 |
| 页次:29/58 每页:15 共856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