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作品 |
| 作品标题 | 人气 | 日期 |
印度诗学的概念演变、发展历程及世界地位
|
0/39706 | 2023/11/9 |
日本诗学范畴的两极趋向及特征辨析
|
0/39785 | 2023/11/9 |
西方古典诗学的脉络[1]
|
0/39925 | 2023/11/9 |
评《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
|
0/40185 | 2023/11/9 |
中西会遇之互动诠释范式——读钟鸣旦教授《传教中
|
0/40188 | 2023/11/9 |
单位观念与比较文学
|
0/40213 | 2023/11/9 |
从 Cathay 到“华夏、神州、国泰”——浅
|
0/40358 | 2023/11/9 |
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 翻译者,抑或叛逆者?
|
0/40422 | 2023/11/9 |
中西之“道”——书评《晚明耶稣会士世说》
|
0/40458 | 2023/11/9 |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
0/40559 | 2023/11/9 |
死生契阔深情在,名师风雅万古长——从杨周翰先生
|
0/40837 | 2023/11/9 |
翻译佛教:李提摩太对《西游记》的基督教诠释
|
0/40920 | 2023/11/9 |
主编前言
|
0/40847 | 2023/11/9 |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3)
|
0/40887 | 2023/11/9 |
“文”“武”体系会通的不同尝试——《不动智神妙
|
0/40916 | 2023/11/9 |
| 页次:3/4 每页:15 共60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