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写留言
 留言编号:(7561)  信息内容
棋王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2/3 12:21:19
田牧老师,你好,我手里正好拿的词调格律,仔细对照了您的格律,最后的“倚仗听江声”我的格律是和下半阕一样的,“0仄仄平平”所以“听”似乎不整,又观我们上半阙的讨论,“醒”做平声,“佛”做仄声似乎都与现在的音标不同吧。呵呵,一点拙见,希望田牧兄能再与指点,还有怎么打出那个圈里带点的符号,望有以教我,再次表示感谢!
版主于 2008/12/3 17:13:19 回复:
棋王文友你好!一个词牌,在正格的基础上,往往又有一些变格。但变格依然有“谱”可依,或者说,词家们常会根据平仄的“粘对”规律进行一些调整;并非随意而为。《临江仙》的词谱,就上阕的尾最后两句而言,正格的平仄是:“⊙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但如果尾句第三字改用平声,那么,前一句的第三字也必用平声字;反之,如果前一句第三字用平声,最后一句第三字可平可仄(注:常用多音字)。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主题歌词——杨慎.《临江仙》)。至于词的文字平仄,律句、骈句是常规,拗句往往需粘对;这样说,也许太复杂。琢磨多了会有体会。关于读音,“古音”与今音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写词,我认为还是以“古音”为好,因为更能体现出“词”的味道。写诗,用“今音”也许更好。不过,用“古音”应以用“古韵”(古今韵部也很不一样)为前提。在古音的《平水韵》中,“醒”字古音为平声“九青”(平,下平声),“佛”字古音为“五物”(仄,入声)。如何知道古、今读音不同?一是常用文字自己能记下,二是可以查查古韵书籍,比如《词林正韵》。
 留言编号:(7550)  信息内容
棋王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2/2 13:10:53
田牧老师,最近买了常用诗词格调一书,看他们古人似乎在格律上也没有十分讲究啊,比如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复醉醒,归来放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似乎就有好几处不符合格律之处,呵呵,古人尚且不苛,我辈为何要法古如此呢。
版主于 2008/12/3 7:56:38 回复:
(续前):现在来说说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按《临江仙》的词谱,以古音来校,完全合律。“一饮东坡醒复醉(⊙仄⊙平平仄仄),归来仿佛三更(⊙平⊙仄平平),家童鼻息已雷鸣(⊙平⊙仄仄平平)。敲门都不应(平平平仄仄),倚杖听江声(⊙仄平平平)。   长恨此身非我有(⊙仄⊙平平仄仄),何时忘却营营(⊙平⊙仄平平)?夜阑风静縠纹平(⊙平⊙仄仄平平)。小舟从此逝(⊙平平仄仄),江海寄馀生(⊙仄仄平平)。”
 留言编号:(7539)  信息内容
红棉
来自:广东中山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2/1 13:31:10
谢谢田牧兄对红棉挫作的指导与点评!兄对古诗词学识渊博,且又与文友们分享经验,共同学习,这种潜心专研,孜孜不倦,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红棉实感汗颜,余水平实在太业余了,以后还有许多东西向兄学习!聆听教诲!祝安好,愿佳作不断!----好友红棉敬上. 

版主于 2008/12/2 9:08:15 回复:
红棉好友,君之所言,鄙人是不敢当。惭愧惭愧。
愿多多沟通、交流;也期待能拜读到你更多的好作品。
顺祝安好!
 留言编号:(7535)  信息内容
棋王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1/30 22:35:09
谢谢,问好田牧老师。
版主于 2008/12/1 8:37:32 回复:
棋王文友,早上好!
 留言编号:(7529)  信息内容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1/29 22:37:31
上面留言的是小弟,苦苦小生。想不到没有显示来头,只好再烦一次。
版主于 2008/11/30 9:14:27 回复:
问好!
 留言编号:(7528)  信息内容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1/29 22:36:32
田牧兄,近来可好?向不来问候,今天却是来了,带着祝福,也带着意见登门。老兄似是古韵新呤的编辑,可是我发现版面作品的审核实在不如人意,速度有待提高。小弟已不是第一个提的人了,只希望再不要有后来者。网站要做强做大,还得从自身起!把服务搞上来,最起码不能得罪一众文友。我们这些笔杆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大脾气。尤其是我,但有不如意之处,总盼能得一点改进。冒犯了!
版主于 2008/11/30 9:14:07 回复:
“苦苦小生”文友:
你好!
谢谢你中肯的意见。我们的确有许多做不好的地方,应该不断改正,以答谢文友们的厚爱。
我想,本网站绝大部分编辑都是业余的。象我这样,平时工作十分忙碌,又是经常出差,故而经常没有时间及时审核稿件。但不管怎样说,你的意见十分好;再次致谢!
顺致安好!
 留言编号:(7522)  信息内容
棋王
来自:
主页  邮件
留言日期:2008/11/29 13:23:43
田牧老师好,看了你的词作,知道你的格律是严谨的,又把《南乡子》仔细斟酌如下:无计遣离觞,燕赵悲歌醉亦狂,千里单骑塞外路,残阳,一抹征程归雁茫。戈壁草青黄,冷月关山入梦凉,孤旅天涯星坠处,思量,聚散人间一笑常!应知还有可改进处,请田牧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版主于 2008/11/30 9:07:27 回复:
无计遣离觞,燕赵悲歌醉亦狂,千里单骑塞外路,残阳,一抹征程归雁茫。戈壁草青黄,冷月关山入梦凉,孤旅天涯星坠处,思量,聚散人间一笑常!”
     以上的修改,比原来的好很多。文字、气韵均已体现出一种“势”的美感。“一抹征程归雁茫”、“戈壁青草黄”、“冷月关山入梦凉”都是难得的佳句。欣赏!然,“塞外”一处之“塞”,平仄不协,可斟;如不刻意格律严谨,不改勿伤整体,但总感美中不足。 
     古典诗词,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循格律,是件辛苦、烦恼的事情。
     问好,期待更多佳作。

页次:8/12 每页:7 共80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姓名 信箱 头像
来自 主页 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