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960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李椿
  • 南山2020
  • 落红飘雪
  • 千云若丝
  • 孤树
  • 混沌虚空

刘欣宇摘要: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新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代表诗作《雨巷》既是中国诗歌发展革新的优秀成果,也是传承中国传统诗美特征的典范之作。本文尝试通过剖析《雨巷》的创作特色,来赏鉴其中的意境之美。关键词:意境;意象;情景交融;...

浏览全文 阅读(32734)

秦垣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华兹华斯的诗歌《廷腾寺》中的自然思想,描写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表达了在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生态屡遭破坏的当今世界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关键词:廷腾寺;自然;和谐一、引言英国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

浏览全文 阅读(32776)

陈逸儒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回肠荡气的精神,但川端康成先生的文字卻有一种回味无穷的味道,于平淡中见本真。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无疑是其散文的代表之作,仅凌晨四点醒来因看到海棠花而引起了无限的遐思,再就其摆设店中一尊观音像的思考。这点足以看出川...

浏览全文 阅读(32761)

薛青青摘要:在虹影的自叙传《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小小姑娘》中,她以小姐姐、母親、“我”为例,描绘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表达出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关键词:自叙传;爱情观;女性意识一、飞蛾扑火—为了爱不顾一切像《好儿女花》中的“六六”的小姐...

浏览全文 阅读(32729)

冯小倩摘要: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深刻寓意体现在小说穿越了时代政治的局限,通过主人公于连的“奋斗史”揭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现象。本文试图在符号学的视域下,对小说中的主人公于连的形象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小说的深刻性。关键词:于...

浏览全文 阅读(32729)

韩治路摘要:目前为止,有关梁山丁作品的研究成果趋于单一和重复。本文从人格理论角度对梁山丁的《丰年》所反映的创作意识和社会认知进行分析,探讨当时文人的普遍社会心理。作家在小说里刻画了两个价值观互为冲突的文人形象。这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作家个体本...

浏览全文 阅读(32708)

师慧博《罪恶的黑手》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34年,既保留着诗集《烙印》中坚忍的抒情诗风,又融入了作家后来在诗歌叙事上的鲜明倾向,在臧克家的创作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诗歌是一种具有空间性的文体,叙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因素,但目...

浏览全文 阅读(32753)

何玥摘要:发表于1928年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丁玲通过日记体的小说形式,以细腻的笔触,反应了现代文学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莎菲反封建的倔强个性和反叛精神,成为后世女性主义沿袭、借鉴的精神资源。本文着重探讨这部...

浏览全文 阅读(32678)

黄君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游仙诗文研究开始复苏,但仅限于单篇论文研究较多,且多集中于游仙诗文发端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其全盛时期-唐朝。而其后续的宋代游仙诗文相关研究,今更少见。宋代游仙诗文研究的综述,对于今后游仙诗文系统而全面展开大有助益...

浏览全文 阅读(32737)

勾健龙吕春媚摘要:《等待戈多》与《车站》是塞缪尔·贝克特和高行健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因其荒诞性于发表之初轰动一时。虽然诞生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在存在主义的框架下却能够发现两剧主题上的相似性,即“等待与希望”和“社会与人民”。以“相似性”而非...

浏览全文 阅读(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