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学
《南方文学》是桂林市委主管,桂林市文联主办的刊物,1979年创刊,原名《漓江》,1984年改为现名。原为双月刊,2012年全新改版为月刊,实现从纯文学期刊向通俗文化生活类刊物的转变。改版后的《南方文学》以成熟人士为目标读者群,有报道,有现象,有态度,有情怀,值得期待。
文集访问量: 5968 次
音乐列表
李桂宁梦里山川梦里天,千秋风雨万年田。人文湿地芳华境,日夜相思到会仙。...
秦桥送柳荻拂轻烟,鹭鸟翩跹,田园长卷映云天。百卉争妍南国景,风月无边。古埭换新颜,碧绿光鲜,游人接踵意飘然。遁入相思仙境处,忘返流连。...
于水源水碧山青百鸟飞,荷红柳绿鲤鱼肥。扁舟破雾穿云出,满载欢歌戴月归。...
李志安会仙湿地有一个大湖,因湖中耸立一座龙山。龙山湖宽阔雅静,四周山峦环抱,众多小屿垄布其间,屿土丰腴,绿草成茵,田园如画,河汊纵横,水巷相通,曲流迂洄。汀浦黄花,似繁星点点,葱郁苇草,簇拥于湖面。屿畔翠柳,招徕成群飞鸟;天上浮云,影动结队翔鱼。...
甘广秋秦满公的箫很神奇,用它吹出的乐曲可以通天意,泣鬼神。这支箫为保护湿地和湿地的百姓还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有一年,桂北地区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沟渠断流,田地龟裂,禾苗枯焦得几乎冒火烟。蚂蚱没青苗吃,它们从微风中闻到几十里外的湿地的气息,便呼朋引伴...
谢德裕话说会仙湿地乃鱼米之乡,修了相思埭不怕旱不怕涝,因为相思埭“能排能灌能航”。无田无地的穷困男人就去运河当纤夫,纤夫一年能挣五六两银子,虽然辛苦,但粗茶淡饭能养活一家人。这样地主就难请到长工,长工价是一个月一担稻谷,所以童工就很多了。秦满公刚...
谢德裕铜桥位于会仙圩西南面,跨会仙河。桥长23.8米,宽5.2米,水面高3.5米。是寺山、七里及六塘镇船岭等村到会仙圩的主要交通要道。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桥有很多美丽的故事,现说一个,以飨读者。清代初会仙湿地湖泽遍布,水草丰茂,河道纵横,...
龙梅英深秋,走进会仙,走进湿地,感受别样的秋韵。当东方露出第一缕光,我与友人已坐上一叶红舟,撑着一支长篙,向相思湖更深处漫溯。此刻,此地,仿佛是与世界隔离的,静到极致。月亮早已下山,风儿还在沉睡,万类都在栖息,时间在轻轻地走着,没有一点声响。只有...
【作者简介】雷金息,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广西音乐家协会、桂林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临桂文学协会理事、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旅游》杂志、《神州民俗》《旅游纵览》《今日南国》《人民摄影》《广西画报》《广西民族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摄...
赵积亮古桂柳运河,又名相思埭。她在桂北大地上流淌了千年。如今的河畔,已不见客舟往来的情景,却透出一股文化气息。会仙镇的马面古圩,便是其一。说到马面圩,人们自然而然会和“牛头马面”联系在一起。其实“马面”的名称,来源于谐音“抹面”,即洗脸。会仙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