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辰为了足不出户就能吃遍各地美食,植物学家上官法智用几年时间在自家小院建造了一座能“吃”的花园。植物与美食上官法智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名植物学家,平时的工作就是上山采植物,再拿回实验室做分类、鉴定等。工作属性让他对看到的植物特别关注...
文/子衿张茜的家家里不装空调,冬天取暖全靠木炭;做饭的燃料是从山里捡的木柴;洗碗、洗澡、洗衣用品都是手工自制;果蔬自己种植,采摘后2小时内吃完……这就是85后张茜的零垃圾生活,她的目标是建立中国最彻底的零垃圾社区。心系自然,萌发新想法张茜来自云南...
文/默冉张梦真大批刚进城的学生、老人、新产业工人等,该如何学坐地铁和飞机?如何去陌生大医院看病?怎么给自己办社保卡?95后打工妹张梦真把这些看似许多人都懂的生活常识,拍成了科普短视频“如何”系列发布,给初入社会和城市的人提供帮助。她暖心又体贴的作...
文依江宁研学团杨大炜是一名设计师,参与过2008年奥运会花样游泳队队服设计,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为让儿子和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他在短视频平台上边讲边画边拆解,故宫角楼、北海白塔、北京四合院、苏州园林、敦煌石窟……一座座经典的中国古建跃然...
文佳音车窗外,呼呼的风声,哗哗的雨声,一阵紧似一阵。汽车就像波涛里的一叶小舟,摇晃着、颠簸着,打着双跳划开水面,缓缓地行驶。我和蔡总谁也不说话,他的双手紧握方向盘,身体努力向前倾,双目紧盯前方,尽管雨刮器疯了似的拼命摆动,可车前方仍是白茫茫一片。...
文徐廷华中山陵音乐台是我早年常去的一个景点,在那里除了聆听每年举办的“森林音乐会”,更多的是那里环境好,空旷、静谧。音乐台对面是一条长廊,呈半圆形展开,廊架上攀援着紫藤花木,绿意盎然。长廊下的斜坡上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草坪围着音乐台成半圆形,观...
文韩今刚进厂那会,就听说过不少半饱的故事。说他吃东西像土匪,见到好吃的就没命了。食堂卖骨头汤,二分钱一碗,他一口气喝了六大碗,肚子滚圆了,还说只有半饱。一次突击加班安装印刷机,主任说请大家吃锅贴,这边钱还没付,他端起一盘锅贴就吃起来。主任付完钱走...
文李若涛小苍兰又叫香雪兰。我更喜欢小苍兰这个名字,有点山野的气息。现在很难在自然环境中看见它,也想象不出它在山野的样子了。小苍兰原产南非,传说是一群在南非打猎的荷兰人发现的,其中一位小姐姐把它带回欧洲。早期的植物猎人,所得到的奇花异草,最容易在异...
文/罗光辉一个年过花甲的人和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起,是一件好玩、有点累又很幸福的事。作者与孙女要知道孩子哪儿疼雪白的墙壁,素色的窗帘,靠墙的衣橱,粉红色的书桌,一张床,一个沉重的书包,一瓶清水养育的绿色植物,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照片,一副书架,书架...
文夏榕唐文宽和儿子唐明在路上2022年5月,唐文宽和14岁的儿子唐明一人骑一辆山地车,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出发,向着西藏骑行。后车架上,放着大大的行李包,里面装着帐篷、锅具,还有给儿子唐明准备的必读书,足有80多斤。唐文宽是个85后爸爸,婚姻变故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