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不言每一个知道塔拉·韦斯特弗生平的人,都会被震撼。她的人生,过于传奇:17岁之前,她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上杨百翰大学(美国最大的教会大学),之后又考上剑桥大学,成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32岁时,她的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畅销全球,被《...
文青辰某天凌晨,手作人殷越收到一条陌生人的信息。信息里说她正处在生活的低谷,但看到殷越做的羊毛毡作品后,感受到了单纯的柔善和平静,觉得自己得到了治愈……读过信息后,殷越不知所措,但却感受到了创作的意义。羊毛除了薅还能戳1989年出生在江苏的殷越,...
文/昕雨17岁辍学北漂,一年后就给当时的中国首富刘永好上过课,19岁当董事长,21岁成为企业咨询界的翘楚,34岁转型担任《罗辑思维》CEO,并创办得到App。“脱不花”李天田的经历被无数职场人士艳羡,但她自己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遵从了内心的选...
文/本刊记者曹宏萍郑法娣早晨8点,江苏宜兴市景舟路两边大大小小的紫砂铺子里,早起的手艺人静静地劳作。整条街朦朦胧胧地睡着,唯一静中取闹处,便是坐落于12号的宜兴市紫砂小学。几辆黄色的校车停在门口,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清亮的读书声,和门口那抹黄一样明晃...
文/鲁源岁月荏苒,我和《莫愁》相识近30年了。记得上初中时,常到父亲单位的图书室看《莫愁》杂志。《莫愁》上有重大题材的揭秘报道、辉煌历史的借鉴回顾、社会热点的慧眼透视等,许多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世界小姐的市长梦》《那个弃婴成了作家》等。多彩的...
文彭广军《莫愁》之于我,恰如发小。30多年前,我有个文学梦,看到所有期刊都觉得亲切,《莫愁》就是在那时候施施然走进众多“文青”的视野。尽管那时候她刚刚创刊,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期刊,但她的文章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读起来恰如春风扑面,似曾相...
文王德安光阴似箭,《莫愁》已35岁,回忆当年初创的日子,有苦涩、有甜蜜、有感动……品味人生的青橄榄,笑看散落的一地芳华。《莫愁》当年的办刊宗旨是为广大城乡妇女排忧解难,于是在杂志上开设了“莫愁信箱”栏目,虚拟了“莫愁大姐”与读者交流互动。老总编让...
文/汪小农1985年~2020年,《莫愁》杂志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历经35载春夏秋冬。遥想当年,江苏省妇联为更加有力地推动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决定创办一本全省妇女自己的期刊,在省委的重视关怀下,在宣传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文/本刊记者王冬艳“我们希望慧创计画是一个由多个小立方体组成的魔方,每个小立方体代表着一项创意技能。魔方每转动一次,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传递出温度、温暖和情感。”“慧创计画”是《莫愁》杂志近年来孵化的设计工作室。这个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设计工作室,也...
文/本刊记者曹宏萍马静(中)和下水道四班姐妹6月一入梅,整个江苏便泡在了雨水里,大量的降水考验着每座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在徐州,有这样一群朴实乐观的人,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50年来守护着城市的“地下血脉”,他们就是“下水道四班”。马静是现任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