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摘
《读书文摘》由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湖北人民出版社协办,是一本以思想性为指导、明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刊物,基本思路是“古今中外,天下妙文”,尤其注重对国内各出版社最新书籍内容的推介。刊物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特别是在文化发达的地区和各大省会城市等地已经形成了广泛而固定的读者群。
文集访问量: 12962 次
音乐列表
王国维不买严复的账作为首屈一指的大译家,严复对自己的翻译颇为自信是顺理成章的。他曾在信中说:“……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决三十年中无人可为者。”这话说来一点不托大:林纾译的那些小说,换个人也办得了,虽然未必那样文采斐然,若他翻译的《原富》、《群...
傅聪的无标题谈话傅聪的琴声刚刚在台湾地区响过,又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响起,他穿梭于海峡两岸。1985年5月27日,趁他从香港返回上海,我去拜访他。他穿着浅色的西装,里面是鲜红的高领线衫,虽说已经“年过半百”,却显得潇洒、活跃、开朗,不时仰天大笑。我...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旗手,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安徽怀宁人,字仲甫。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主编《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其在发刊辞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一开始就从世界发展的总趋向来考虑中国的改革。后和胡...
郭小林到今年的10月18日,父亲郭小川已离开我们整整39年了。1976年的十月金秋,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春天:历时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漫长严冬终于过去,人民、祖国迎来了精神解放的春天。然而,对于我来说,这个秋天却不啻严冬,因为我的父亲倒下了,倒在...
在中国,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说,张恨水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作品也几乎是无人不晓。据说,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那批“张恨水迷”们一点也不亚于当今的“粉丝”,就连堂堂的“少帅”张学良,也为了一睹大师的风采,亲自摸到了张...
李海文《张春桥狱中家书》在香港面世以后,有人被张对女儿、后代的爱而感动,认为他是一个有人性的人,充满了爱心。有些人不知道文革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当看到社会中的不公,误以为再发动一次文革就可以解决问题,称赞张春桥以文革思想逻辑对时政的评说,甚至集...
赵炎北宋治平四年,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御史蒋之奇上疏,弹劾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调戏大儿媳吴氏。这一手很不堪,光彩不足而龌龊有余。尽管神宗皇帝及时为永叔平反,贬蒋之奇为道州税监,但永叔依然为此受伤,三年后抑郁而终。《红楼梦》里的焦大如...
谢苍霖万芳珍曾静投书始末雍正六年(1728)九月二十六日傍午,在陕西省会西安的大街上,川陕总督岳钟琪正乘轿回署,突然有一男子拦轿投书。岳钟琪在轿中接过书函,见封面所写收件人名号是“天吏元帅”,不由十分骇异,当即把投书人带入署中交巡捕看守,自己连忙...
廖春梅1968年年初,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且从此杳无音信。七年后,萧华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作为中央领导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台上。七年里,萧华去了哪里?他又是怎么度过这漫长的七年的?萧华...
孙果达《田中奏折》真伪之辩由来已久,至今未有定论。如果研究的思路突破以往的中日关系局限,注重当时苏、日、中三国的战略博弈,无疑会有更宽广更深刻的视野与理解。奏折之缘起1929年12月,由史量才等主办的南京《时事月报》刊文《惊心动魂之日本满蒙积极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