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摘
《读书文摘》由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湖北人民出版社协办,是一本以思想性为指导、明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刊物,基本思路是“古今中外,天下妙文”,尤其注重对国内各出版社最新书籍内容的推介。刊物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特别是在文化发达的地区和各大省会城市等地已经形成了广泛而固定的读者群。
文集访问量: 11126 次
音乐列表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历史学者金雁回忆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间的“穿衣”往事。在她的童年和青春期,“袜楦子”“布票”“供销社”“的确良”是再常见不过的名词,而对于如今常“剁手”的年轻人来说,它们却分外陌生。]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短缺经...
追溯历史与“名从主人”中国独一无二的民族识别,除了灵活运用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还需要对民族历史、族源、信仰、民族名称等进行追溯和研究。民族历史作为识别依据,最突出的例子便是费孝通对贵州穿青人的识别。费孝通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
儿时灯火:礼士胡同东四南大街路东的一条胡同,东口在朝内南小街。我曾经对萧乾说起,我出生在东四礼士胡同,萧乾当时一个直接的反应,是说:“那是一个有钱人住的胡同。”我知道他幼时居住在东直门“门脸儿”,平民甚至贫民聚居的地带,对贫富差距极敏感,虽历经半...
林辉锋皖南事变是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之间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政治沖突。从1943年3月29日蒋介石当众斥责张继一事,可以管窥皖南事变前后蒋介石的心境。痛斥与道歉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属于“后起之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蒋介石对党内元老甚为倚重。随着其统...
[编者按:张昌华先生退休前为资深出版人,在多年的编辑出版和创作生涯中与诸多学者、作家、艺术家等文化名人有长期的书信往来。《他们给我写过信》一书中撷选昌华先生三十多年来收藏的海内外知名作家、学者致其的来函,如顾毓琇、张充和、林海音何凡夫妇、柏杨张香...
刘少勤彼此的投合鲁迅和林语堂往来频繁,“林语堂”在鲁迅日记中出现的次数有几十次。两人有时在杂志社见面,有时在饭店与其他友人共餐,有时双方带着家人互相登门造访。彼此书信交流也不少,不过,双方都没有当一回事,大部分信件遗失,《鲁迅全集》收录写给林语堂...
刘肖瑶30年前,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安逝,彼时的世界,正悄然发生着一些他看不见的变化。代表国际金融潮流的上海证交所成立;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在人大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国第一家麦当劳西式连锁餐厅在深圳开业。国际上,东西德合并,苏联进入...
傅聪:“我离开《傅雷家书》已经很久了……”傅聪先生的脾气坏是出了名的。音乐会上,哪怕是微弱的耳语声或拍照的“咔嚓”声,都会惹他不快。有时,他甚至会中断演奏以示抗议。不过,生活中的大师倒是慈眉善目,一派祥和。倘使尝上几口家乡小菜,更是喜上眉梢,戏话...
朱元璋残杀功臣,开国勋贵几乎尽被屠戮,已是历史上的公案。虽然后人多认为朱元璋有滥杀之嫌,明初几大案也的确各有原因,连坐灭族的判决确实过分,但如果说开国功勋们自身没有一点过错,也是说不过去的。比如,胡惟庸的偏狭功利,蓝玉的骄横跋扈,其性格和行为都与...
崔隽“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抗日英烈谢晋元之子、84岁的谢继民情难自禁地唱起了《歌八百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