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
《地火》杂志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主办、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季刊。《地火》杂志本着“石油人写(石油人写作的作品)、写石油人(社会作家写作的石油题材的作品)”的原则,以石油题材以及涉油题材的文学作品为主,兼顾其他。
文集访问量: 5962 次
音乐列表
陈前阳儿时,石油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个幻梦,一幅幅鲜红的大标语,一张张精美的黑白照片,让我充满遐想和神往。进入中学后,石油在我心中,是历史教科书里沈括潜心研究后的郑重命名,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大半生的苦心钻研和热情奉献,是黝黑清亮得如同钻井工人、试油工...
樊俊利“叮铃铃??”手机在半夜突然响起,将我从梦中惊醒。“你爹从床上摔下来了。”娘的声音掺杂着哭声,已经凌晨一点钟了。我急忙穿衣而起,驱车走进浓浓的夜里,向十几公里开外的老家疾驶而去。昏暗的灯光下,爹半躺在地上,上半身倚着床沿。娘抱着爹的上半身,...
刘伟艳2017年4月6日晨,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瞬间变成了孤儿。妈妈从脑梗晕到在楼梯间到离开我们,不到3天时间。应该是母女连心吧。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周六下午,我就想着给妈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我着急地打给二姐,二姐没接,却给我发条短信:“我现...
王国栋一离开德令哈,目标都兰。驱车沿着茶德高速一路风尘而去,借助导航的帮助,行驶约80公里,从高速路都兰口出来进入县级公路。这条年久失修的县级公路几乎50米一个小坑,200米左右一个大坑,还有无数的起包断裂,一百多公里的路途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好...
孟凡民在乡村,木工叫木匠,瓦工叫泥瓦匠,种瓜的人叫瓜匠,能称得上匠人的都是在各个行当里边比较优秀的人。大哥在我们村被称为瓜匠。那时,大哥的瓜园里长满了香甜的羊角蜜、甜掉牙的冰糖瓜、脆得掉渣的酥瓜、能把人噎得喘不出气的黑面瓜,还有大牛角似的艮瓜??...
红雪那时我在草原上牧羊。羊是东北细毛羊,雪白雪白的,草原碧绿如洗一望无垠。我和我的羊群像一支迁徙的部落。我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甩着牧鞭,围着羊群游弋着。我没有觉察出我像个骑士,却有一丝落魄颓唐。八月草原美好的大境,没有包容我高考落榜的情绪。我觉得整...
戴文普我决心徒步登一次火焰山,缘与一位老人。老人是我的第一位领导。后来我上新疆,他退休了。3年前我出差到酒泉拜访了老人。临别时老人问我,你徒步上去过火焰山没?我说没有。老人若有所思地说,我也没有上去过。当年我们来到火焰山下时和同学约定,火焰山下油...
李炯小時候,我跟着当石油工人的父亲居住在七里镇。这个油城小镇在敦煌以西七公里的地方,建在一片戈壁滩上,是石油单位生活基地。镇上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开口南腔北调,每到年底,他们总是背着大包小包,拉着孩子小手,搭乘拉原油的便车,赶往一百多公里外的柳园火...
全国第一口超深井“找不到石油不回家”的豪言壮语,要永无止尽传承下去。我是石油儿女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心中。我原在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上班,从事固井工艺。井下作业处,全川只有一个。只要有井队固井,我都要去。井队从开钻,到完钻结束的几个月或两三年...
李庆霞你见到过胡杨吗?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也许都见过。我也见过许许多多的胡杨林。每到深秋时节,一片片泛着金色的胡杨林曾让我无数次流连其中,用镜头捕捉着它们的美丽。然而,到了新疆伊吾淖毛湖,我才深深感受到,胡杨带给我们的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