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杂志期刊
《鹿鸣》(月刊)创刊于1950年,由包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杂志已经成为祖国北疆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文学大师郭沫若和茅盾先后为其题写刊名。一代又一代文学新人从这里走向文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活跃在文坛的许多中青年作家都在《鹿鸣》发表过作品。进入九十年代的《鹿鸣》又创造出新的辉煌,在培养地方作者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文集访问量: 7527 次
音乐列表
白峰古碾村古碾村静静地掩映在山脚下,一些散淡的羊是这个季节的几处闲笔。古碾村因古碾而得名,吱呀的推碾声已经在小山洼里飘荡了几百年了。古碾村的岁月一如碾盘上的纹路故乡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带上镰刀和火种从塬上出发,一路北上,让灯捻细的日子,耕种出麦子的...
李亚强初秋的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远山还一片碧绿,风从北面吹来,长在河沟里的柳树纷纷向南弯下腰。这是银号最美的季节,一人多高的玉米即将收割。从玉米播种到发芽,从抽穗到收割,时间在这个山沟里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年轻人都往外走,留下的鳏寡老弱者,一年年在...
吴建荣正是初秋,汽车驶过,四面无边的田野,或草地或庄稼,满眼的绿色,偶尔一片整齐的金黄色,是向日葵,苍白色的花,是荞麦。“你们来的晚了,荞麦、莜麦都开过花了。如果早半个月,满山金黄的油菜花。今年雨水好,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开车的人说。并不晚。我心...
杨莉我小的时候,其实固阳县城也很小。仅靠一条不宽的老街,把小县城从寂寞的南门外,引向风口浪尖的南大坡,然后冲浪般快速滑向街底繁华似锦的电影院、联营商场、车站……渐行渐远中又趋于平静的北门,一直延伸到破衣烂衫的旧城以外,望见静悄悄的田野……老街两边...
郑利通1964年生。内蒙古作协会员、包头作协会员、包头钢铁城诗社社长、昆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在《鹿鸣》《草原》《延河》《安徽文学》《中国冶金报》《黄河》《六盘山》《作家导刊》《江淮诗典》等报刊、平台发表。部分作品入选《内蒙古70年诗选》《铁流》《...
伍晓芳菊花茶一朵干菊花在水中慢慢盛开像一个人在风中舒展开她的记忆水渐渐晕成黄色那是菊花在杯底隐秘地释放自己饮茶的女人,端起杯子欣赏,慢饮让菊花的苦进入身体当两种苦在胸腔处相遇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她感到彼此间的安慰和释然一杯茶水饮尽她又冲了一杯,苦味和...
陈波来杨梅记那种纤管密织的深红仿若陷阱经验的背叛,也可以是一场口舌迷失第一口意外之酸,至今咬着记忆,让人信了人世有突然呲出的牙齿但对那时惊悚忘性见风就长,满脑壳奔跑的还是甜蜜至今想着它就是甜软的,就是我要它时,它把自已融化了,再给我枇杷记一年中有...
李亚莉那一张会说话的床单像一阵迁徙的鸟盯着一块动态画布那么大的安静仿佛荧屏上的人举着刀正掠过头顶中场,有人小解有人吃花生、喝水不可缺少的环节:某某麦子没扬干净某某队还有几户公粮没交……口哨声、辱骂声,孩子哭声嘈杂一片有的孩子已经睡着他们趁此回去了...
金冈父亲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乡。两岁时,爷爷便离开了人世。60年代末,辛店乡闹大饥荒,奶奶带着几个儿女,从穷山沟沟里走出来,到了敕勒川这片沃土。那时,家里缺吃少穿,经常揭不开锅。父亲十岁的时候,还长得像一棵没有锹头高的小树。但他已经懂事了,他接...
安格勒玛鸡没有啼,就知道四点了。他起床上学太艰难,手伸出去探一探温度,照例的冷。大姐兰娣来叫了一遍,二姐领娣来推了一遍,哥哥姜稻喊了一遍,最后姜妈妈从被子里掏出老幺姜礼的脚,给他套上袜子,套上裤子,套上鞋,把他扯起来立在地上。还在睡眼朦胧就被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