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806 次
音乐列表
前些年,因国徽设计者是谁的悬念,舆论界沸沸扬扬,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张仃,有人说是林徽因、梁思成,有人说是高庄,有人说是周令钊,众说纷纭。随着时间推移,档案开放,争论趋于平息,人们终于明白:国徽设计是一桩特殊的集体创作——中共最高领导决策之下多方多...
一位对大众文化有兴趣的年轻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说最近读了周志强教授的两本书,一本是《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一本是《阐释中国的方式——媒体裂变时代的文化景观》。年轻人肯读书,当然是好事,我于是表扬了他。他又问我是否读过这两本书...
王亚惠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随即又以苦行僧的写作方式写出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和一般创作随笔不同的是,路遥不单纯从作品本身展开,更着重强调整个创作过程,他唠家常似的,和读者一遍遍展示自己的创作环境和心境。就这样,作品本身被掩饰,创...
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开始,路遥的小说总在平凡的阅读视野里,出人意料地刷新青年读者的文学期待。非同寻常,囊括“改革先锋”的褒奖,路遥的创作得到“国家认同”的历史新高,再次刷新文坛热度,“路遥”“小说”与“改革”三者间的话语留白正成为亟须阐释的文学问...
1972年8月2日的《陕西日报》刊出了《“山花”是怎樣开的?——诗集〈延安山花〉诞生记》,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一年来共创作诗歌两千余首。这些革命诗歌,运用黑板报、墙头诗、诗传单、唱秧歌、朗诵会等各种形式直接与广大群众见面,有力地配合了三大革命...
周燕芬杨晨洁每位作家的阅读史都构成了创作的前史。阅读作为物我回响的交流过程,阅读者不断与阅读资源产生对话,发出诘问,最终在阅读中回归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由此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世界。阅读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位作家的知识构成与审美趣味,诠释着作家的...
赫姆林·加兰指出:“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因民族性、区域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世界文坛大放异彩。乡土文学透漏出中国文人的乡土情结,讲述了文人当今的生存及精神状况,更是一种之于存在的哲思,一种形而上的精...
主持人季进:在本栏目以往发表的导语和论文中,我们一直试图突出翻译在“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一再申明,“翻译问题”所指涉的绝不止于译文和原著的关系,而是囊括了从生产到阅读,从流通到消费,从宣传到教育,从文化认同到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
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在16—18世纪曾出现高潮,主要参与者是中国文人与西方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但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经历了几次战争、被殖民列强瓜分领土之后,才与欧洲发生了更广泛深入的社会文化交流。许多中国学者和作家被外国科学技术和各...
《写在文学史边上》收录了金理在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十余篇论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第一篇《章太炎语言文字观略说》不仅梳理了章太炎语言文字观的形成脉络、学理依据与改革实践,勾勒出与章太炎语言文字观密切相连的文化观、历史观,并论析了这一语言文字观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