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69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白雪不融
  • 谷一
  • 欧阳小溪
  • 断翼孤蝉
  • 爱农
  • 孟冰

◎黄光平守望乡土的心灵写作——浅谈梁刚散文、诗歌及小说创作◎黄光平在红河乃至云南,守望乡土的梁刚一直耕读不辍,在滇南一个叫新瓦房的小山村,读书和写作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梁刚说:“坚持耕读,令清贫的我,感到生活的从容和美好。耕读给我庸俗的左顾右盼的...

浏览全文 阅读(40912)

◎修晓林“我的身与心都属于云南”——黄立新印象◎修晓林2007年,我担任黄立新散文集《大漠无痕》的责任编辑,读稿时,就觉得这位作者的人生经历、观世眼光、行文韵味和精神境界,有其以苦为乐、奋发向上、关爱民众、热爱自然、意境优美的特点。他的诗歌和散文...

浏览全文 阅读(40452)

◎陈进武边疆阅读从一条古道“深描”的文化地图——论何永飞的长诗《茶马古道记》◎陈进武主持人语:何永飞长诗《茶马古道记》自2015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省内外评论家的关注,热度不减。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选中,该作品受到评委们的高度...

浏览全文 阅读(40153)

◎张绍九人文相思的梦影——长诗《千年一吻》阅读感受◎张绍九沈力的《千年一吻》,从名字看过去,似乎张扬起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情网。仅仅看看这书名,第一眼多半会觉得与通常的爱情有八九不离十的关系。往下读来,似乎如此:“雨缠绵地/整个雨季/淋湿了心灵/和...

浏览全文 阅读(39885)

◎尹宗义昭通文学研究艾自由:用工匠精神写好看评论◎尹宗义主持人语:艾自由是昭通作家群“70后”作家中有代表性的评论家,发表了近百万字的评论文章,其批评风格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样是70后的昭通评论家尹宗义,在《艾自由:用工匠精神写好看评论》一文中,从...

浏览全文 阅读(39723)

◎孙金燕重读刘若愚的《中国之侠》◎孙金燕刘若愚与夏志清在美国人文学界素有“东夏西刘”之称。同为华裔学者,东海岸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曾给西海岸斯坦福大学的刘若愚这样一个定位:刘若愚不止是用英语讲述中国诗学的“语际批评家”(interlingual...

浏览全文 阅读(39511)

◎李伟经典重读从“多余人”的视角探讨《二月》中的萧涧秋形象◎李伟主持人语:《二月》是柔石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历来研究者众多。青年博士李伟的文章从“多余人”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主人公萧涧秋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析,认为:“像萧涧秋这类为代表的...

浏览全文 阅读(39272)

◎程健铁骨丹心谱传奇——评读《陈赓传》◎程健《陈赓传》(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作者穆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有机缘读到《陈赓传》真是莫大的幸运。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

浏览全文 阅读(39210)

◎吴然漫谈童年记忆与儿童散文写作◎吴然在这里见到一些老朋友,认识许多新朋友,非常高兴。我主要写点散文,现在也写得很少了。听力和记忆力都在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写作,但是这也不应成为自己变懒了的借口。我也很想清晰地听到朋友们的声音,记住朋友...

浏览全文 阅读(38938)

◎王竹鑫作家与作品沈从文的“乡下人”视角及其审美特点◎王竹鑫主持人语:文学创作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每个作家的感受、体验往往各有不同。儿童文学名家吴然在介绍他的写作体会时,强调“写作主要靠记忆。”他说:坐下来写作的时候,向你涌来的是你的记忆。“这些记...

浏览全文 阅读(3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