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是中国一本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杂志,杂志坚持高品位、前卫性的文学理念,凸显当代都市生活的品质,以小说及文学、文化研究方面的名牌栏目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及都市文化的发展潮流,被誉为“海派文学的主办基地”(王蒙语)。
文集访问量: 7312 次
音乐列表
负二就如同过去的一个月一样,凌晨三点,叶长明从睡眠中苏醒过来,他仰面躺在床上,维持着睡前的姿势——如果不使用“梦境解说者”,这具代用身躯睡眠时一动也不会动,没有呼吸和心跳,就和一具尸体无异。两个月前,他的妻子重新回到了人造梦境中,还带来了一个并不...
糖匪她從戒瘾中心回来,只身带回一个包裹。医生说,回家再打开。打开你就会明白。一定要按说的做。医生还说,你的瘾其实已经戒除。她在那儿待了不过一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在逛花园——戒瘾中心的花园。置身其中,几近恍惚。爬山虎紫杉梧桐榕树芭蕉黄杨凌霄铁线莲...
二湘天气有点儿阴晦,吴望坐在费城到波士顿的火车上看着窗外,极目望去,青灰的天空,暗绿的原野,天地间是浅灰的云,一丝丝,一抹抹,稀稀疏疏布满了大半个天。吴望在费城的一家高科技咨询公司工作。波士顿的这家客户临时出了点问题,公司派他去。从费城到波士顿,...
杨炼莫斯科:相对的民谣一伊蕾的微笑再不会回来伊凡雷帝的灰胡子还在不冻冰的莫斯科河上翘着一架空荡荡的大钢琴朝空荡荡的暮色演奏一朵用旧了的雪花用旧了女诗人铸铜的肩头亡灵们等着带我上路的一天伊蕾继续微笑她的冷已反客为主了她的疼紧挤在别人故居的铺绿毯子的...
余静如在阅读《豆芽》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时不时想起曾看过的一些非虚构和杂志上的深度报导。一个身世悲惨的年轻人突然枉死,当他与具体的社会事件、事故多发地区,或者敏感词挂钩的时候,新闻从业人员便会想要满足大众知情的欲望,去深度探访受害者的家庭背景、受...
相宜人生漂泊的旅程从故乡的印泥起始,生命的底色一圈一圈向外扩展,漫延出深深浅浅年轮般的印记。回望来路,百感交集,每个游子皆是如此。生于乡村,活在城市的青年作家邓安庆,在城乡间拉开一段“柔软的距离”,被迫地成为天然的观察者,以简洁而平实的笔法谱写了...
李伟长邓安庆的短篇《豆芽》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乡村少年因家庭变故而变“坏”,却因本性善良没“坏透”反遭报复致死的故事。叙述者“我”扮演的是本雅明意义上“讲故事的人”,老实而准确地将他有限的所见所闻讲了出来。他所不知道的自然也就成了空白,譬如这个被叫...
项静极其平常地开始,没有任何来自于虚构文学的暗示,又或者这就是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邓安庆的写作就是这种入侵式的,信服或者逼真一向容易获得,在平庸的土壤里我们平等地分享一种情感、一种记忆。《豆芽》是关于一个乡村男孩的文字,豆芽的名字就像他先天不充足...
田原(1)在一千数百年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松尾芭蕉是一个闪亮的定律,他超越文学范畴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文化符号,更成为一段清晰可辨的历史和时代记忆。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语种的文化、文学和艺术史中,像芭蕉这样里程碑式的时代人物毫无疑问都是寥若星辰...
曹树莹奥斯维辛之后,这些茶馆奥斯维辛之后,茶馆是幸存的外面过度的强光让人睁不开眼睛我轻轻地拉下窗帘里面顿时清晰起来有些东西悄无声息地无影无踪但更恐怖的未来正在昭示我们那些被绞杀的恶梦在夜晚守候着我们谁会不死有幸地等到炮弹的降临现在写诗显然也是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