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是中国一本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杂志,杂志坚持高品位、前卫性的文学理念,凸显当代都市生活的品质,以小说及文学、文化研究方面的名牌栏目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及都市文化的发展潮流,被誉为“海派文学的主办基地”(王蒙语)。
文集访问量: 7246 次
音乐列表
陈丹晨关于《也是集》的一点琐闻2013年报上报道杨绛先生关于钱先生《也是集》手稿和有关书信将被拍卖的侵权诉讼案最后胜诉的消息。我当然为杨先生毅然决然捍卫合法权益的精神感到钦佩和高兴,也想起我与这部《也是集》沾过一点点边。那是1984年秋,我在香港...
【日】青山七惠著祝子平译“人情礼数可要周全呢。”母亲这样说道,正凑着豆腐盒子吃得起劲的大姐爱停下了筷子。“又来了。”大姐爱不满地嘀咕。深底盆子里蛋炒饭堆得满满的。母亲将不锈钢调羹插在炒饭里回答道:“当然还要说呢!”“有什么礼数要周全呀!不就是去探...
邓安庆(一)我们几经周折才找到这家旅馆,不容易。老板开了门把钥匙给了妈妈就走了。妈妈把行李往里搬,我在后面往房间扫了一眼,大概十平米的样子,一张单人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推拉式玻璃窗就在床前侧的两步远,窗外远处是灯光闪烁的建筑工地。房间连个桌子都没...
李雷瞅啥1990年3月,我入伍到某师师部时才十七岁。我的班长叫吴锋,吉林人,长脸,小眼睛,一笑起来眼睛眯缝成一条线,能给人特别的亲近感。生气的时候,他不是瞪眼,而是拧眉头,目射寒光。很多人都写过那个年代的新兵连。我的也大同小异。除了训练上的艰苦,...
蒋军辉1好吧,现在,让我给你们讲讲我的老师马玉宝。马玉宝老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我刚读初一时,他还是个民办教师,有点胖,像个地主。他站在讲台前,两只手一抖一抖的样子,常常让我联想到一条直立的狗。每天早上校铃一响,他准会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冲进校门。两...
张晓琴一想起第一次见贾子猷的情景,李郁然就想到四个字:难以言表。那是上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天,李郁然随一个纪录片摄制组来到凉州,拍摄结束后,他一个人又在凉州待了几天。李郁然的爷爷是凉州人,但爷爷大学毕业就在省城工作了,李郁然在省城长大,只在寒暑假来过...
虽然父亲半年前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他委顿地坐在核桃树下,偶而挥动蒲扇轰一下蝇子,说:我肯定得什么大病了,老觉得身上不得劲儿,肯定哪儿出大问题了。几天之后他脖子上冒出两个疙瘩,于是去省里检查,是肺癌,晚期。确诊之后医生让父亲去楼道坐着,留下她商量怎...
薛舒一沈小刚一直想和沈金昌打一架,想了很多年了。沈小刚已经很久没喊过沈金昌“爸”了,久得仿佛有一辈子。自打沈小刚有记忆起,他就不记得自己喊过爸。沈小刚也已经很久没有喊过“妈”了,沈小刚十五岁死了妈。不过,有妈没妈区别不大,要不是断了零花钱,沈小刚...
金赫楠2016年的一个采访中,“80后”小说家张悦然说:“‘80后绝不是同一个面孔,不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我们不是一个团队,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学追求。”更早一些时候,2006年《誓鸟》的读者见面会上,张悦然就请求媒体与读者不要再把她当作是“...
汪澜林语堂故居坐落于阳明山的半山腰上。时值深秋,台北的秋意似并不浓郁,阳明山上依然满目苍翠,然而远远的,见一抹黄、绿、红相间的树影从先生故居的墙头探了出来,几片橙黄、殷红的秋叶飘飘然落在我们面前,不由得忆及先生《八十自叙》中关于秋天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