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论坛
《江淮论坛》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江淮论坛》发表的文章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近几年文章的学科范围进一步拓宽。文章形式以论文为主,也发表调研报告、综述、书评等。文章内容以研究现当代问题为主,兼及学术史问题研究,也发表少量虽属冷僻但确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包括资料性的研究文章)。
文集访问量: 12585 次
音乐列表
崔巍摘要: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金融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er)。作为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先驱,塞勒教授揭示了作为经济行为和决策主体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同时,市场并非有效,金融市场中始终存在无法用标准金融学所解释的异象...
周荣庭张欣宇摘要:数字创意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生的新经济形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一系列创新发展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促进数字创意组织、内容、技术、市场、文化等多维度融合,发挥其互为支撑、互相连通、互为补充、互助发展的联动效应,充...
朱沁夫巩慧琴摘要: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海南经济、资源和环境发展进行耦合分析,发现海南经济、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不够高,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水平,但耦合协调度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够...
杜志雄王宾摘要:规避农业风险,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是保证农业安全,确保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农业风险为主体,从农业风险的内涵、存在形态和风险诱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抽象出我国农业风险的相关理论建构。着眼于...
孙凌宇摘要:“心的文化”是徐复观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他以此开出了儒家仁义之心和道家虚静之心“二心”之说。两者均从忧患意识出发,前者“以我观物”,指向外在的现实人间,致力于社会良序的建立;后者是“以物观物”,返回人内在的自我之“心”,着重建立人内心...
摘要:老子思想中道与有、无、一、物的关系问题复杂难解,庄子及其后学已经致力于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道”的内涵。庄子认为道不是有,也不是无;庄子后学有以无、无有、至无为道的主张,使道变为纯粹的无。庄子思想中的“一”意为混而未分,是一种精神境界...
徐公喜摘要:朱子学文献体系的建构是朱熹及其门人后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一,门人后学为朱子作年谱、行状,编辑语类、文集等,促成了朱熹著述文献文本的最终成形;其二,门人通过协助朱熹,或与朱子共同完善、完成著述,或在朱熹的指导下完成著述,或依朱子遗愿完成...
魏义霞摘要:中国哲学侧重人生哲学或人性哲学,因而对理想人格孜孜以求。从君子、圣人、仁人(仁者)、贤人到真人、至人、神仙、佛,等等,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名目繁多,君子在其中占据重要一席。如果说儒家代表的古代哲学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的话,那么,梁启超代...
王新建池忠军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以“学哲学、用哲学”为根本依托的。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的过程,集中表现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新时代的“两化”宏大实践叙事,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改变世界”的...
杨嵘均摘要: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作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渐次性民生发展战略。这是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历史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先富—后富—共富”的渐次性改革尝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飞跃性变化。然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