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西江月》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社科类期刊,由广西梧州文联主管主办,1972年创刊,旬刊,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45-1110/I,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2819,邮发代号:42-199。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等收录期刊,广西第四届社科类优秀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美观,阅读量大,品牌效应好。 主要栏目:纪实点击、小说广场、散文天地、诗歌长廊、教育天地、民俗研究、文吏春秋、文化论坛、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影视文学、档案管理、读书评论、新闻传媒、经济纵
文集访问量: 9361 次
音乐列表
邓孔兰天龙情怀总是诗邓孔兰游客在天龙顶山地公园露营从来不知道,露营是这样奇妙的体验:盛夏的夜晚,在大山的环抱中,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耳旁凉风习习,虫鸣唧唧,抬头就是密密麻麻的满天星斗……前些日子,我和友人阿艺、阿莲一起,到岑溪4A级景区天龙顶山地公...
蒙子奇田野金秋蒙子奇在许多人眼里,“自古逢秋多寂寥”。然而,踏入田野,你会发现,秋天是另一番景象,稻谷喷发的香气,渗着泥土味儿,让人神清气爽,满怀喜悦。稻田是属于乡村的,乡村是属于田野的。村庄的农友一如田野的孩子,水稻恰似农友的儿孙。走进田野,是...
伍爱春红军从我家乡过伍爱春峰丛林立,湘江蜿蜒,出桂北,经湖南,入洞庭湖。数千年来,它都如此波澜不惊,秦始皇兵马南下的船队消失在它的烟波里,红军烈士的鲜血融进它的水草底。一切都已恢复平静,湘江北去,寂静无声。水无声而人有情,湘江北去而记忆长存。我出...
李俊康走近湘江战役旧战场李俊康一兴安有民谣:“兴安高两头,水往低处流。”兴安地势较高,在这里孕育了中国两条著名的江河,一条是北去的湘江,一条是南流的漓江。兴安,曾发生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历史大剧,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
晖歌茶香氤氲静心品茗晖歌都说诗言志,而爱茶之人,又何尝不是于品茗之中彰显“茶言志”的茶人本色呢?其实,大多爱茶之人在品茗时都喜欢幽雅清静,因为,往往只有静下来,才能更好地与茶交流,在一观、一闻、一品、一思中,衍生出对茶的那份挥之不去的眷恋和爱意。...
钟韵粤剧剧本和“戏桥”——探寻梧州“老东西”之三钟韵粤剧剧本和“戏桥”粤剧是梧州人非常喜爱的传统艺术,在叶权生的“老东西汇所”中,自然少不了这方面的藏品。叶权生的粤剧藏品的提供者,是他多年挚友兼同事刘凤珍。刘凤珍出身于粤剧世家,其外公黎元勋是梧州...
李惠芳我与马师曾同台演戏李惠芳马师曾在《薛丁山》的剧照我年轻的时候,有幸与马师曾同台演戏,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历历在目。1942年深秋,马师曾一行辗转抵达梧州,在梧州晨钟剧团(后改名凤凰剧团)插班演出。随同马大哥来梧州的有18人:兰茵、红线女、甘...
潘大林容县名将故居今犹在潘大林马晓军故居广西玉林市的容县,无论在地域、还是人口上都是小县,但它却在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名人战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被老百姓俗称为“九军十三师”的国民党将领。据有关方面统计,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的有80多人,其中上将9人...
赖红柳古籍中的梧州民俗赖红柳所谓“十里不同风(风气),百里不同俗(习俗),千里不同情(人情世态)”。古代梧州的民俗风情,见诸宋朝以前的文献且流传下来的,只得寥寥数句,而且大多泛泛而论,所涉地域亦较广,具体到梧州的民间习俗,不是没有记载,就是渐渐散...
陈侃言三陈,崛起岭南的学术高峰陈侃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梧州曾经有过一个令国人刮目相看的时期。这个时期,先后崛起了以两个家族为标志的享誉全国的文化巨匠群体——“三陈”与“六士”,他们为梧州谱写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辉煌。在此,笔者谈谈其中的“三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