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37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爱农
  • 李椿
  • 香灵儿
  • 胡谈
  • DiWan
  • 林沐风
时 光 2023-11-09 08:48

查斯军一我所欣喜的黎明是从一只鸟的鸣声开始:纯净、清脆、激越、有亢奋的张力和前行的冲动。随之,大片的鸣声而至,喧闹而悦耳和赏心的美!这只是我知道的,还有它们呈现的大片的未知和深邃在晨曦里昂扬地扩散。透窗而至的凉爽和更多将要演义的人事壮阔的展开,明...

浏览全文 阅读(33002)

刘志安“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一代伟人毛主席描写壮丽秋天景色的诗文。“中国龙虾之都-盱眙县”,美就美在山和水;山城盱眙,水秀山灵。自小生活在淮河岸边的平原地区,早已看惯家乡大大小小的水域:滔滔东逝的淮水、烟波浩...

浏览全文 阅读(32963)
世外桃源“大小井” 2023-11-09 08:48

黄亚文窃以为“世外桃源”的别称就是“与世隔绝”。可人们却非常向往。其他原因暂且不论,最重要的缘由大概就是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生态。在人们心目中,这样的环境只应天上有,人间已经绝迹,或是原本就不存在的“乌托之邦”。真没想到我在今生今世居然...

浏览全文 阅读(32924)
又闻邓山乌榄香 2023-11-09 08:48

杨华平邓山村在增城西南部籍籍无名,近年,却因一片藏于老林,守着青山,与白云悠闲为伴的乌榄林,声名远播,招蜂引蝶,让人流连忘返。橄榄生岭南,增城很多地方都产乌榄,但像邓山这种连片成林、成园的,却难觅踪迹。邓山村乌榄,现有30多处古乌榄群,石围合作社...

浏览全文 阅读(32976)

李海玉丫多,哈尼语翻译过来,即能人聚集的地方,万年青树成林的地方,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翻译仿佛把忍辱负重的哈尼先祖从遥远的西部举族迁移到丫多村前一路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历经万水千山、千辛万苦,战胜外族一次次进攻与挑衅、排挤和欺压,为...

浏览全文 阅读(32950)
想起家乡的山芋 2023-11-09 08:48

刘朝杰我出生在60年代初的冀南农村,我们当地把红薯叫作山芋,其实他还有好多别名,在不同地域叫法各不同如番薯、白薯、地瓜等等。那个时代,包括广大的农村地区,山芋不但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粮,而且,有一些地区的人连这样的食品都吃不上。1959年到1961...

浏览全文 阅读(32942)
2023-11-09 08:48

这是我9年前刚到寺庙当沙弥不足一月,写的第一封信,也可能是我出家后唯一的一封信,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了,谁也不用到邮局寄信了。QQ、电子邮件、微信等已代替了写信的功能,借此机会,以纪念原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长寿区凤鸣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

浏览全文 阅读(32864)
字匠(外一篇) 2023-11-09 08:48

周宜祥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时候,老家不少人就开始管我叫“字匠”。我对这一称呼并不反感也并不感动。所谓闻之泰然、思之淡然。因为我相信送我这一雅号的鄉亲们本意非恶。可能在一些人眼里,是比照“木匠”“瓦匠”“铁匠”“石匠”“皮匠”等更有点文人味道的工种。甚...

浏览全文 阅读(32895)
中秋浅叙 2023-11-09 08:48

李炎今年的中秋节,被浓浓的伤感笼罩着:一则思念天堂的母亲,她老人家离世112天了;二则想念海外的儿子,他出去留学一年零三个月了。生我的人已天人相隔,我生的人在异国他乡。对月惆怅,无语凝噎。禁不由自主燃起一支烟,好似吞云吐雾中可以淡化相思物我两忘,...

浏览全文 阅读(32896)
西昌三角梅 2023-11-09 08:48

罗闳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花儿为什么这样鲜?为什么这样鲜?哎……鲜得使人,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灌浇……”每当我唱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就想到了像火焰一...

浏览全文 阅读(3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