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8年我在高校读书时写的一篇作文,得到老师好评。现在网上发表,算是对刘永亮老师的深切怀念。文章稍有增删。1963年,我在姜堰小学升入六年级读书。谁也不能相信,刚上四年级时成绩极差、被人当垃圾一样扔进差班的一个差生到了六年级竟成了全校的学习...
陈玉玲老师是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兼教语文。1958年9月1日,我6岁去姜堰小学上一年级,被分在一(1)班。走进教室,已经坐了许多学生。陈玉玲老师二十多岁,胖胖的,皮肤白皙,剪着短发,穿着灰色的大襟上装,用哄孩子的语言跟孩子讲话,主要讲要遵守纪律。...
我在农村插队的年龄正是该上学读书的时候,可命运却安排我在农村绣地球。无学可上却压制不了我读书的欲望。当时稍有品位的书都是“毒草”,不准读。我有幸得到了几本“毒草”,偷偷地读。物质生活很苦,可读这些“毒草”时却感到喝了蜜一样的甜。我陶醉其中,乐而忘...
在我的知青生活中,不少农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桂宝老爹一家是其中之一。桂宝老爹五十多岁,满脸皱纹,看上去要有七十岁;老伴是个瘸子,走路一拐一拐的,劳力抵不上一般妇女,工分很低。他们生有二男一女。全靠生产队田地活命,日子过得并不舒心。桂宝老爹自己没...
俗话说:无钱逼死英雄汉。我不是英雄汉,但作为知青,无钱的滋味我是尝够了。每次回城再返乡时,母亲从她那拮据的口袋里,掏出两三元给我,算是下一段时间在乡下的零用。我坐轮船、洗澡、理发、机稻麦、买盐、买牙刷牙膏等等全靠这两三元。于是不能不费尽心机让这两...
“接受再教育”,贫下中农是我的“老师”,我是他们的“学生”。下乡开初第一年,“师生”关系正常,风平浪静。大概应了“久安必乱”一说,该死的“利益”从中作祟,以后就出现了师生冲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次。先是草的冲突。那是下乡插队第二年的冬天,雨雪...
说“饭食不饱”,并不准确,确切一点,应说“粥食不饱”。因为在我的知青生活中,很少吃饭,基本上喝粥。“不饱”贯穿我知青生活的始终。我同母共生的弟兄几个,我个头最矮,“不饱”罪责难逃。因为我十六岁插队,以后几年正是我长身体的时候,肥料不足,庄稼当然不...
就好像连续多天下雨,突然来了晴天,我下地劳动一个多月后,被调到大队组织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我很高兴。一到宣传队,就显示出了我的创作才能。我写了好几个快板、接词,我和几个农村青年一道演出。接词接不上,我要唱歌,唱就唱吧,我一点也不害羞。四十年过...
我被分到第四生产队。三天后,我向队长提出下田劳动。队长姓李,名文和,人称和队长,二十九岁,高个子,粗眉大眼,五官端正,一脸机敏相,农民中的帅哥,我听人介绍,他已当了十年队长,也就是说他十九岁就当生产队长了。他把我当乖宝宝,搀着我的手带我去农田,像...
1968年11月6号,我所在的城镇姜堰第一批下乡知青出发,全是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我的插队地点是兴泰公社,在溱潼北边,与兴化东台搭界。我们需坐轮船去,因为去那里全是水路。当时人们忙于阶级斗争,未曾有空搞公路建设。知青们排成队,提着自己的行李毫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