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
《躬耕》是河南省南阳市文联、南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一家文学刊物,创刊于1978年,原名《南阳文艺》,1982年改名为《躬耕》。创刊20余年来,一直潜心兢业以培养扶植南阳文学作者、发展南阳文学事业为己任,一大批中青年作家经由《躬耕》走出南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文坛。
文集访问量: 10986 次
音乐列表
赵庆盛夏的大街,了无行人。正午的阳光直直地照射下来,天空蓝得耀眼。建筑沉沉地矗立,地面滚烫的热气不断地从脚底升腾起来,让人有了一种被热尘封住的感觉。踏上河桥的一瞬间,她想起了那个新买的保温茶杯。和女儿坐人力三轮车来到河桥,看到河桥倾斜的陡坡,人力...
王育潮当我再一次回到这片土地,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便从心底蔓延开来,微风拂面,柳枝新发,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月季花香。车刚刚拐过村口,就已经远远地看见老屋立在那里。这么多年过去,住在屋子里的人从外婆变成了舅舅和妗子,这座老房子的样子却同我记忆中的并...
驼铃“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岁时杂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大自然的节律,古人谓之物候。物候与农时密切相关。庄稼以果实的成熟与收获成为故乡农事的终极目标。在故乡,我常常因为庄稼情结...
孙君飞老家人有一句话,用来说那类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三天不挨打,你就上房坡揭瓦。”房坡即屋顶,因为老家的屋顶常有一个坡度,能够登上去揭瓦的孩子须身手敏捷、动作灵巧才行,“坏孩子”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像那些安静顺从的孩子,万万不会干揭瓦那种既冒险...
舟自横一我学驴叫在逯家沟可谓名声大震。我老家被人们习惯称作逯家沟,因为这里人大多姓逯,也因为屯子南面,有条东西走向的不深不浅的沟壑。屯子不大,只有200多口人。生产队的院子没有围墙,朝南的是仓库,东西两侧的厢房分别是牲口圈和磨坊。学驴叫,我有着得...
陈满红一座老屋,蹲在小巷深处,目光如炬,历尽流年,以沉默的姿态,与日子对望。老屋的姿态,像一个旧年月的老学究,望着来往稀落的路人,心中漫漶着繁华与落寞。老屋让我联想到老屋的主人。人如其屋,年近古稀,脚穿锃亮的皮鞋,头戴一顶斜纹哔叽帽子,帽檐已被风...
徐玉向一赶在中秋节之前,家人就着手收拾芝麻。芝麻仅占庄稼地的一小部分。有时,也会套种在花生地里。常常,花生赶着芝麻开花。芝麻花就使劲往上蹿,一朵连一朵,一节连一节。花生露在地表上的部分还是枝繁叶茂之时,芝麻已显现出成熟的一面。一把锋利的镰刀斩断芝...
水兵万籁俱寂,夜晚非常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来自天地万物间的奇妙声音。几场雨后,秋已走到深处。一阵风吹来缤纷的落叶,也传来秋蝉清瘦寂寥的哀鸣。这时候,容易悲秋,更容易悲人。哪个秋声不催人。我常常想起多年前和女儿去看的一场奇特演出。在一个院线电影般的...
陈惊鸽院里乘凉,邻居阿姨们说:好些男人腰里都别着金钥匙,有个藏私房钱的小金库。但我不相信我爸有。我爸的工资卡在娶我妈的那天就被我妈拽在手里了。平日里我爸有个出差补贴、值班补助啥的,也都如数交给我妈。我爸不吸烟、不喝酒、不买衣服、不聚朋友,除了上班...
张明重嘉庆年间,河南西南部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尤以豫西南赊店镇附近为重。一时间灾民纷纷涌入镇内,拖儿带女,沿街乞讨,哀号连天,弄得人心惶惶,集市大乱。作为镇上粮行的扛把子,德邻粮行的掌柜张天德决定在镇西的寨墙外设立粥棚,每天为灾民施舍粥饭。拿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