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一、生平履历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他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死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二月,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和戏曲作家。他的一生可明显区分为苦读功名的青年时期、京师宦游的壮...
■谭岩偏居鄂西北一隅的作家袁胜敏,近年来对早期创作进行反思和反叛,把现代精神融入自己的现实主义写作中,完成了他小说多元化到统一化创作的蜕变。一、卑微与孤独在小说创作之初,袁胜敏就把笔触伸向他熟悉的乡村。在后期的创作中,他对乡村及其发展的理解,超越...
■汤奇云毋庸讳言,随着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文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消退,关于现实与历史的革命叙事及其革命诗学日渐式微。有的人总结为,文学在悄然告别崇高,告别革命;有的人则宣称,革命诗学已经“内爆”了。他们做出这种判断的理论支点是,长期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吴投文谷禾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写作,始终保持强劲的写作势头,迄今已出版《飘雪的阳光》《大海不这么想》《鲜花宁静》《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北运河书》等多部诗集。谷禾把他最初写作的十年称为“写作学徒期”,这固然可见他的谦逊,也可见他的写作...
■于语和邢锐锐河西走廊是古老丝路最绚烂的一段,是中国西部的一根脊梁。河西走廊上四郡两关中的敦煌,更是丝绸之路的锁钥。清末民国,中原板荡,西北边陲,孤悬一隅,渐成“锈带”。鸡鸣不已的岁月中,得赖盘桓于此的一代代乡贤,凭着他们的纯良澄明,急公好义,独...
■冯祉艾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被由低到高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从这一理论而言,在满足了生理及情感归属的需要之后,对自我身份的找寻与认同是最高需求的存在,这一需求甚至是超越了人们普遍所希冀的社...
■胡佑飞《人,诗意地栖居》本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释,逐渐成为人类共同追寻的生存之境。新世纪以来,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动摇了传统生存方式的根基,寻找诗意成为了当下人们共同的生存理想和精神追求。文学作为一种特殊...
■乌兰其木格“我落地,喝的第一口不是母乳。母亲的乳房早被岁月煎熬干瘪,如两轮下弦月挂在前襟。那夜,明月秋水,风平浪静。吊脚楼里,母亲在昏黄的桐油灯光下捡起我时,父亲满面喜色踩着三板子船下河了。他往星光灿烂处一网撒下去,鲫壳、母猪壳、油筒子、草头鲢...
■李莉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就骄人。特别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的设立,极大地鼓舞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热情。近四十年来的当代文坛,有成就的少数民族作家都获得过这一奖项,有的甚至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如藏族作家阿来、回族作家霍...
■卓今冯良作为一位职业学术编辑,是一位不被文坛所知的作家,她的长篇小说《西南边》斩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后,才被小圈子里的人知晓。获奖以后,她也没有调高扩散。她倾情打磨一部小说,一写就是几十年。《西南边》是近年来长篇小说中的厚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