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苏?短篇小说像少妇■晓苏在我看来,短篇小说是一种十分迷人的文体。假如说长篇小说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八旬老妪,中篇小说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半百徐娘,那短篇小说就是一位三十刚出头的少妇。它表面上静如止水,实际上动若脱兔。它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汹涌。...
■冷朝阳?陈晓明:伤痕叙事是中国文学的主流■冷朝阳4月6日,从天河机场回到华科大校内宾馆后,我和阿来老师找陈晓明老师聊天。彼时,何锡章老师正和他在房里吞云吐雾,两人在雄辩鲁迅小说吧。听到敲门声,陈晓明趿着拖鞋来开门,随即反身去泡茶,兴冲冲招呼我们...
■李一鸣?历史变迁中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心理的写照(之一)——以中国现代游记散文为视角■李一鸣游记散文创作在我国富有悠久传统。作为一种文体,中国游记散文肇始于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为“最早的山水记”[1];成型于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叶苏?文学是作家在世的态度■叶苏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活着的时候记叙或抒写的,不过是作者有生之年的态度。尽管中国素有文曲星下凡之说,但任何文曲星只有到了凡尘并活在凡尘方可为文,并且只能抒写凡尘的世相与念想。荷马屈原如此、李白但丁如此、关汉卿莎士比...
郑文榜旧桌子虽有岁月的尘埃伪装你让我们无法指认可也有哼着小调的一只蝈蝈在你身上爬行着努力地擦出你明亮的肌肤但是你说那只是一道道伤痕灶头顶黑锅一辈子坚守的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冤屈已不是冤屈是那每日燃烧的心火在延续生命梦见H.j你没有参加升学考试就悄悄走...
刘国安曾几何时乡村变为城市的转基因飞旋的节奏让耕牛头晕目眩机声隆隆的轰鸣吵醒了乡村无数的梦乡突然间鸟儿蜗居在城市的屋檐串串乡愁被连根拔起假如记忆可以回放我宁愿选择时光的倒叙把树叶夹在微黄的书页里再暴晒于炙热的日光下可以找到一片林荫的地址从此我看得...
牛维佳钱道波的散文《我在干校的童年》,令人感触颇深。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读者。时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地点是湖北省文化系统的沙洋五七干校。作者回顾了自己童年时期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使得这个作品除了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并保留了一种只有那个年代...
汪华儿时,我一直居住在祖屋里。祖屋位于整个村庄的最北面,全村百多户人家,房舍再无出其北者。在漫长的农耕时期,农村是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曾祖汪祖茂,字林山,生于清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辞世...
林杰20世纪70年代。某年9月18日。鲁西南一座小火车站。站前的马路通向县城。马路在候车室前加宽了十来米,形成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此时的广场上,人们匆匆忙忙,时而有马车、驴车穿梭其间。23岁的于红英左肩挎着鼓鼓的军用挎包,右手提一个装得满满的...
张树国李东山从镇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就像腊月天的热身子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当干部几十年,风风雨雨,潮起潮落,政绩大小,是非成败,转眼之间,历史的一页翻了过去。李东山地位变了,可在官场上多年养成好吃好喝的习惯难以改变,场面上的人都知道李镇长喜欢喝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