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545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谷一
  • pchenf
  • 笑尘埃
  • 姑娘为谁红了眼
  • 新雷第一声
  • 孤树
雄峙荆楚,目极神州 2023-11-09 08:48

■齐家银四十年前,在辉煌灿烂的楚文化发祥地,在屈原诞生的热土上,在黄鹤楼下的长江岸边,《长江丛刊》吹破春风,横空出世。从此,这份以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命名的刊物,就像滚滚的长江水,用它清冽甘甜的江水滋润浇灌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荆楚大地,使湖北...

浏览全文 阅读(20276)
大道之行方得光明 2023-11-09 08:48

■涂玉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无疑是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在那个时代,很多诗歌广为传抄、背诵,形成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繁荣气象。我也是在那个时代,和很多怀揣文学梦的青年一样...

浏览全文 阅读(20307)
用文字悲悯俗世 2023-11-09 08:48

■董祖斌自小在一个僻远的小山村里长大,山水淳朴的氤氲、贫瘠土地的滋润、乡亲们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以及后来进城求学工作经历奠定了我生命的底色。这段人生途中,我作为奔走在底层的一个个体生命,体会到一种时间绵延的历史对比及城乡之间的差异,深刻地清楚、怀恋...

浏览全文 阅读(20178)
文学碎片 2023-11-09 08:48

■黄明山●别把文学太当回事儿,这是你做好文学最起码的心理准备。换句话说,把文学看得过重,最终将会成为疯人,或者小人。●做文学最大的不是,是在背后断定别人文学的不是。●写作者首先要做到安静,因为安静能给写作者在写作的停顿中赢得思考的时间。从某种程度...

浏览全文 阅读(20171)

■杨秀武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人要懂得感恩。我这个老人虽然因能力的限制无法报答这个社会对我的恩情,但我心里从未忘记这个社会给予我的所有恩情。比如说《长江丛刊》文学杂志,对我个人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回想起来让人很感动。我的诗歌处...

浏览全文 阅读(20115)
笔到真处情自深 2023-11-09 08:48

■郑能新小时候,母亲请算命先生为我推算命运,先生掐着指头来回扒拉几次,然后眉开眼笑地对母亲说:“恭喜!这孩子将来要吃书饭,还是个耍笔杆子的。”母亲就高兴得什么似的,仿佛她家出了个“文曲星”一样。说来也巧,后来我竟真的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其实,这...

浏览全文 阅读(20032)
柔软的力量 2023-11-09 08:48

■丁东亚小说家的创作,历来是不拘泥于一种曲调或风格,不形于一态的。他们一直在探索着创作多向度的可能。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在约莫两千年前的小说家先驱那里,早已被证实。他们把对神话、历史、梦境、哲思和现实等一切可以用语言符号载录的文本糅制成一个恢弘壮阔...

浏览全文 阅读(20128)
我一抬头 它就在那里 2023-11-09 08:48

■李专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在一个经济部门就职。这个阶段长达21年,其中的10多年担任了领导职务,当然是副职。这样的职业经历,组织往往会在你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给你安排一个正职。组织安排我当了文联主席。我心中一直有文学,但我不是文坛中人。...

浏览全文 阅读(20059)
长江文缘 2023-11-09 08:48

■蔡永与《长江丛刊》有缘。2014年,《长江丛刊》恢复了这个既有地理方位又有历史传承的刊名。我也是这年调动工作到了区文化局,并于年终邀请杂志社来区作协年会上讲课。我与几位老师一见如故,初步敲定了辅导和扶持我区基层作者的方案。《长江丛刊》站在全省高...

浏览全文 阅读(20101)
无 穷 2023-11-09 08:48

■黍不语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几乎很少跟人交流,写诗以来也总是一个人闷头写,也不管好坏。而对我自己来说,这种状态也呼应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即:我有表达的需要,但又不想说太多。每次当我需要在人前,在公众场合说话时,总是控制不住心跳加快,甚至清晰地感觉到...

浏览全文 阅读(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