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霁良
1967年9月生于山东成武,现居济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青年作协常务理事、《华夏文坛》、《雷泽诗刊》主编。1988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及小说作品,有诗集《在这个行将挥霍掉的夏天》、《在生活的另一维度》,散文集《北方的信风》、《小树林的月光》(合集)等出版。 诗歌曾获济南市第三届“泉城文艺奖”。
文集访问量: 7140 次
音乐列表
“惟有同心人,可以论金铁。”省城多年交往密切的一位诗友,一向努力,近来创作处于井喷状态,一次聚会上,谈到他近期的诗,肯定的同时,我也说了这类的话,——“知道您为什么处在高产期吗?因为不大注重选材,几乎什么都入诗。”不讲选材,什么都可入诗,产量多得...
诗友孙保明,笔名孙铭,河南驻马店人,曾在济南打工,后携全家去山西长治矿区淘金,现隐居北京燕山脚下。虽分别多年,彼此常有挂念,保明更是几次相邀,希望我能到他那里看看。就在4月20几号,还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径山茶,是他杭州工作的儿子捎给他的,自己不肯...
全球化的经济时代,导致中国的西化非常严重,老友吕新毅兄一向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研究,也许他看到了这种变化,近几年来先后写出了《初论中华文化复兴的思想理论基础》、《再论中华文化复兴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必然》、《改革呼唤中华文化...
只因曼德斯尔塔姆写了诗句“心就要庆祝而大摆筵席?”,中国当下好多诗人也跟着“大摆筵席”,甚至标题也是“大摆筵席”。中国的诗人惯于掠人之美么?连九百年前的黄庭坚也津津乐道于“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但铁毕竟是铁,一味去“点”哪里可取,一个有出息的...
诗友安东兄住旅游路附近,紧挨转山。转山如熟友,数见不相厌,天长日久,居然生出在山上开荒的念头,还真就在半山腰垦出一块地,种了花生、豆角、芋头、西红柿、南瓜、冬瓜、黄瓜之类,地只有狭长的一溜,大概两分不到,种的又杂,数量当然都不算多,实际他种的种类...
《鹊华秋色图》里左边的山,就是鹊山登临山巅,风中的叶子正振翅和枝桠道别这个秋天我和它们一样,都在挥霍内心的平静吐纳林中清气,在山顶耸立的石柱下高高的天多么明净,空气奶汁一样新鲜仿佛这一切都是预先定做的山间的树,身边的草,远处的河流都镶嵌在这暗绿、...
我久已见弃于人,这半生许多爱我和我爱的,都未珍惜在这京城的大街车马往来,摩肩击毂自以为世界很大,身边却只一个人愿意跟随现在,这一个人,也留在京城了现在,我孤独地回来雾岚驱尽白昼的流焰车窗外,旋转的树木渐次退去如回忆迭替回忆夜就要覆盖窗外收获中的麦...
作为写作者,半生羁勒于此,一点子成绩么,却是平凡得很。我读书,总要沉进去,倘时间够用,一阵就要看个几十页;写东西,倒没了沉下心来面对铺就稿纸的兴趣,故而我那点东西都是短制。当然,也希望能像陈忠实说的那样,今后能弄出一部给自己当枕头的大书来,可是,...
我们都在写什么——再谈极端经验写作对于写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直是需要直面的两大问题,有人说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乍看很对,其实也很偏颇,——没有好的题材,什么都可以入文入诗,那只是练练笔,对于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不能济事的。笔者在若干年前曾写...
昔日一友嘲笑我说:老王实乃一文学“半青”,到什么时候了还读作家班。“半青”一词乃济南方言,不成熟的意思。现在回想实在不是讥,乃是对某家之肯定也。某家若是到了晚年,倒愿意弃了本名,换用“王半青”,印它几册《半青诗文选》、《王半青文集》或《半青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