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083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芳踪
  • 我游冥冥
  • 混沌虚空
  • 沂河渔翁
  • 落红飘雪
  • 君羽飞霐
梁东 2023-11-09 08:48

添沧海题记:刘征兄出资奖掖青年诗词创作,在给郑欣淼会长的信中提出“一滴添沧海”,呼出“诗万岁”,感赋。东临碣石,以添沧海。水何泠泠,源头清妙。鸿溶难测,春潮舒啸。洪波养志,苍生育劭。寿人之道,其必由诗,寿国之道,其必詩教。一滴入海,举国煜曜。老凤...

浏览全文 阅读(17335)
也谈诗不厌改 2023-11-09 08:48

罗辉从诗词创作的实践来看,改诗有三种情况:一是自己改自己的诗,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也是诗人的基本功;二是请别人改自己的诗;三是为别人改诗。关于自己改自己的诗,古代诗人或诗评家有许多精彩论述;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崇尚杜甫的改诗之道。《诗人玉屑》...

浏览全文 阅读(17337)
词的中和之美 2023-11-09 08:48

朱根勋历来,人们习惯把词的风格和词家分为豪放婉约二派。实际上,在豪婉二派之外,尚有中和一派。1990年,扬州绿杨诗社成立10周年时,我在《西江月》贺词中作了这样的表述:绿透云天远碧,春高杨柳新青。诗如湖瘦正含情,社燕年年剪影。豪婉个园之竹,中和盘...

浏览全文 阅读(17370)
闲吟居诗话 2023-11-09 08:48

张庆凯窥人一鸟落窗台盖诗词之收煞结尾,因人而异。高、岑“篇终接混茫”,(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白傅“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各擅胜场。今首春偶感,付之小令《浣溪沙》,得句依序为:“漏指光阴捉不回,屐痕...

浏览全文 阅读(17371)
反串法(外一则) 2023-11-09 08:48

张其俊反串法,也就是“矛盾法”,还可称之为“反接法”,在西方现代文论则称为“抵触法”。实际上也就是矛盾修饰——即是诗中人物前后自相矛盾心理的具体反映。而在语言表达上,则是上下文多以互相对立、互相抵触的词语反串在一起的。它有助于细腻传神地表现出诗中...

浏览全文 阅读(17389)

寓真清代山水画家戴熙,有一中堂题款日:傍晚人家半掩扉,萧萧落叶点征衣。西风匹马荒城路,林外夕阳鸟自归。(临王湘碧本,钱唐醇氏偶录旧作。)这幅山水,主体是画了五棵松树。作者虽称是临本,而从诗的意境看,仿佛就是当年京西的五棵松。深秋时节,作者骑马从郊...

浏览全文 阅读(17396)
也说对仗的分解 2023-11-09 08:48

林星煌日前读到毕振东先生的《对仗不宜分解到单字——与钟振振教授商榷》(《中华诗词》2016.1),乃将钟振振先生的《“对仗”宜分解到单字》(《中华诗词》2015.5)拿来作比较性研读。钟先生通过自析其诗例,主张“对仗宜分解到单字”;毕先生则认为“...

浏览全文 阅读(17406)
生非情种莫耽诗 2023-11-09 08:48

张国鹄“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这是诗人、诗论家的共识。是的,诗歌有了情,诗才会有血有肉有生机。故而梁启超盛赞“诗圣”杜甫为“情圣”,说:“杜诗的情最真最热,而且热得发烫。”可不,有诗为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浏览全文 阅读(17435)

古今一些诗的名句,之所以成名句,除了富人情事理,还有一个是其独特的语言,使之具有非凡的神韵。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独特诗句怎么来的?是打破了惯常的思维方式,非正常地观察思考事物、表达情感。看似不正常,有违物理,甚至近似荒诞,却又合...

浏览全文 阅读(17432)

李文庆诗歌的本质是抒情,问题就在于怎样抒情。清代王夫之说:“诗言志,歌咏言,非志即为诗,言即为歌也。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唐诗评选》卷一)这就是说,无“兴”不是诗。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提出了“‘兴是构成诗之所以为诗的根基和核...

浏览全文 阅读(1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