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济康其一新生汨水滔滔,听天问,几曾停歇。文景治,贞观昌盛,康乾威烈。无奈辉煌随落日,更悲硝雾遮明月。仰苍穹、渺渺路何方,心头切。戊戌恨,谁能雪;辛亥梦,缘重灭。幸南湖破晓,日升云缺。社稷岂容倭寇侮,红旗不负先驱血。倒三山、众手扭乾坤,得天阅。其...
李树喜诗不可以无我,是一个永久性话题。诗人生于世间,经之历之,观之思之,有所感,有所得,有所构想。于是推敲锤炼而为之诗。因此,我们可以直言不讳、理所当然地说:诗不可以无我,诗是诗人情感思考的反映和宣泄。真正的诗词无不打上“我”的烙印。古今诗词许多...
沈华维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诗与文章(散文之类)不同。文章限制、约束较少,一般是有话直说,直来直去,词要达意。诗则不然,诗是形象思维,以“曲而隐也”为贵。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
兰书臣毛泽东诗论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它散见于作者关于自己诗词的注释、书信、批语、引言、后记和谈话,以及对古人诗、词、曲、赋的批注等。诗之功用,毛泽东诗论重点之一。“诗言志”、“诗缘情”,中国古人论述诗歌本质的最早命题,属诗歌本质论。毛泽东关于诗之功...
郑伯农一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对于这一举措,毛泽东是有顾虑的,他说:“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致臧克家等》,1957年1月12日)这是他的...
林崇增中秋月无限蟾光下九天,千山明到一窗前。痴心但爱家乡月,不管西方圆不圆。钟振振评:俗说有崇洋媚外者云:“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这固然是偏见。但要说什么都是中国的好,不免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成为民粹主义了。然而,中国人、外国人,东方人、西方...
李瑛我们用什么哺育诗歌用血里的铁锻打钉子用骨头里的磷火点燃油盏用钉子和油盏建造诗歌当然,还要有一把苦荞米粥喂养还须搅拌泪的辛酸、汗的盐碱必要时还须跑回过去的岁月把丢失的声音找回来当然,更须让它睁大眼睛瞩望未来否则,它们只能是废铁和石头如果能把我们...
韦树定出京城回商丘解放新村举国觥筹称庆时,单衫仆仆出京师。九州流寓夸蓬荜,一片寒蛩唱竹枝。穷到剩诗犹是福,狂来嗜墨转如痴。杖藜驱狗孤村里,往事纷尘正拾遗。木兰花慢·过衡水郊区恰秋光淡荡,莽原野,逸清尘。对雁阵开襟,遥铺夕照,欲揽胡云。粼粼,但航苇...
王少峰闻争抢“西门庆故里”随想风水轮流转到今,不嫌羞耻只嫌贫。漫言荡妇一时祸,更炒浮名万贯金。举世闲哼小资调,穷乡兜售大官人。囊中若有银千两,孔孟明朝或买春。闻有拆迁难于上青天之怨莫道难于上九天,民心尽负为拆迁。时来圈地千家沸,夜半倾巢四壁残。欲...
张梅琴点绛唇·青丝梦里思君,朦胧身影还曾记。碧月春风,相会清幽地。犹忆当年,顾影双眸里。南风起,欲思无计,剪段青丝寄。蝶恋花·忆旧淡淡荷香轻润肺,独倚窗前,遥忆花相对。树影婆娑人不寐,幽帘梦逐相思味。临水登山图画美,也踏秋边,可奈香风醉。每每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