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23 次
音乐列表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把戏剧形象用水墨意蕴转换到宣纸上,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对生活的感悟,观其画似观戏,且大有胜似观戏的文化回味。电影也是如此,以社会语境与历史背景为聚焦核心展开叙事,“创伤”往往化为“隐喻”驱入荧幕,深层次地剖析人性的善恶和社会...
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Groys)著陈荣钢译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Groys,1947-),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纽约大学、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教授陈荣钢同济大学文学学士、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研究院研究型文科硕士在公众的想象中,技术大...
尹永华2018年初春,《纽约时报》评选的我们时代最重要三位科学家之一的罗伯特·兰萨(RobertLanza),在其著作《生物中心论》中,对生命存在、意识游离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全新结论,其中关于肉体、欲望、意识以及灵魂等结论,在诸多领域和层面促使我们...
万黎明老念:动笔之时我感慨万千。首先我必须要说,毕业14年来,你何念在我们班上是一面旗帜,是一个学习规矩、听话、努力,不张扬,创作较真,严于律己,作品扎实的旗帜。现在你又是上海青年导演的一面旗帜,讲究形式,追求不同,形式上的考究和精良,是你十多年...
曹树钧在西方,为了保证经典剧作不走样,对经典剧作如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一些艺术家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删不加”。安振吉排演的《大雷雨》并不受此约束,他借鉴的是我国戏曲的一个美学愿则:“无戏处惜墨如金,有戏处泼墨如云。”只要能够深入刻画内心世界的...
南妮在复旦中文系受益最深的,是一二个名师;完备的图书馆;每年观剧的安排。萨特的《肮脏的手》、焦晃的《安东尼与克利奥佩特拉》、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等等,在上世纪80年代,于我们有艺术与思想的启蒙意义。记得有一年被通知看上海戏剧学院藏语...
石俊当我听说有人想要将《繁花》搬上舞台的时候,就想写一篇名为《“繁花”落地莫为屑》的文章,大意是这样人物庞杂、事件琐碎的文学作品改编需要慎重。作为一个上海本土的戏剧教师,我对《繁花》呈现在上海的舞台上,尤其是全沪语的演出,将会有怎样的体验效果充满...
当下话剧市场,原创话剧只占20左右,将文学经典搬上舞台,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改编不是复制,而是一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以戏剧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自己的创作立意,对原小说进行裁剪、加工、提炼、重塑,打破观众在文...
吴丹妮儿童剧的观众主体为少年儿童,这就要求儿童剧作品应当立足当下,有着更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更崇高的美学追求。因此,创作者应当遵循戏剧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尊重戏剧观众的审美需求,给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剧观众以审美的愉悦体验。儿童剧演出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引...
钟晓婷“如果你给孩子讲故事,最好是藏在哪个桌子底下给他讲,然后还要变出花样来讲,这样远比让他坐在凳子上一本正经听故事要强得多”,所以说木偶戏演故事的方式非同一般。可能木偶戏的每个编导、舞美设计、造型设计、木偶制作,乃至木偶表演都会找着花样给孩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