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26 次
音乐列表
胡晓军舞台艺术改编《红楼梦》,向来不怎么提“忠实原著”。即便偶尔提起,也不是指对其细节的雕琢及整体的还原,而是指对其精华及神髓的提炼、主题及意韵的阐扬。通观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诗剧,莫不如此,更试图通过融入时代意识、社会观念、审美趣味,...
话剧《红楼梦》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红楼梦》(全本),是一次对原著故事情节的综合、浓缩和重组,并以当代人视角的所思、所想而做出的解读。正如《红楼梦》主创所说的“以当代人视角所思、所想、所选择、所表达而读解,并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的沟通”。连台戏《雷雨...
每一个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在所处时代的特殊背景下,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创作出来的。因此,每一部经典作品首先属于作品诞生的时代。然而,经典又可以超越特定时代的内涵,我们可以站在时代的高度,深挖其内涵,通过“创新”设计,凸显其现代感。让不同时代、不...
张思缘2021年9月25日,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为爱新声——昆曲室内乐版《牡丹亭》”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上演。这一版《牡丹亭》最具特色之处在于东西方艺术的跨界合作,作曲家张士超、彭荣鑫、徐可结合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质特点,以西洋多件弦乐乐器模仿中国古琴...
游暐之2021年5月,由重庆市剧协推荐、重庆市歌剧院创作,冯柏铭、冯必烈父子联手编剧的民族歌剧《尘埃落定》剧本,荣获“第24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这是本届五部获奖剧本中唯一的歌剧剧本,剧本根据作家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改编创作如何...
周佳《雷雨》的经典期待与时代焦虑正如一切文艺经典,《雷雨》也永远面临着不同时代的锤炼与熔铸,并在锤炼与熔铸中得以焕发出其经典的质地与光彩。所以,无论是对《雷雨》及其衍生剧的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在经典带来瞩目与期待的同时,可能会承受三重的时代焦虑:...
翟月琴1935年,《雷雨》发表近一年,没有引起批评界的注意,直到在东京首演后,才真正走向公众的视野。1936年,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连演三个月《雷雨》,座无虚席,轰动性可想而知。茅盾称那一年是“当年海上惊雷雨”。自演出后,评论界对曹禺的剧作有盛赞,...
主持人:方家骏丰厚而独特的海派文化在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我们来探讨海派文化在不同语境下的价值与影响、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对三种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关系的理解,加深对海派文化时代特征的认知,它将对城市文化精神的传...
周天旗袍原为满人袍服,男女皆可穿着。1644年清帝国建立后,强迫汉族男子剔发易服遵从满族服饰习俗,但允许汉族女子保留原本服饰。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女性的旗装随着民族融合的加强,逐渐被汉族女性接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旗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高春明二十世纪初穿棉旗袍的女学生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掀起一股世界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随着2001年中国昆曲被列入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二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