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77 次
音乐列表
孙红杰“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更高的启示”——此言据称出自贝多芬。相比其来源的可靠性而言,其内容的合理性更值得关注。音乐与哲学确有某种可比性,二者都密切维系着人类的智慧。然即便如此,贝多芬此言依然需要某种证明。本文试图以一个特殊案例引发的学理思考...
程林“传·习——2018作曲学科教师作品专场音乐会”现场为庆祝上海音乐学院建院91周年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建校65周年,上音附中于2018年12月3日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传·习——2018作曲学科教师作品专场音乐会”。值此盛际,青年才俊齐聚一堂...
钱庆利在中国,仅就歌剧创作而言,距今恰逢百年。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便开启了中国歌剧创作的艰难探索之旅。尽管其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或是儿童歌舞表演曲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歌剧所专属的本质特征却是不容否认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
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为舶来品的“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却更为悠久,仅就歌剧创作而言,距今恰逢百年。近些年,“歌剧民族化”的议题被重新审视和重视。要发展民族歌剧,首先要潜下心来学习和传承经典民族歌剧,其剧本和音乐的民族性、生...
六百近两年来,为响应“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的号召,在上海的舞台上涌现了众多以创世神话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作为全国地方戏重点院团,上海越剧院在继《少年伏羲》《鲧复生禹》两部小戏之后,又在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推出了年度原创大戏...
沈鸿鑫不久前,我在周信芳戏剧空间观看了上海京剧院的《我们共同走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演出》,京剧院的老、中、青三代主要演员悉数登台,演出、演唱了精彩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的片段和选段,黄钟大吕、委婉清丽的皮黄唱腔,在上海的夜空中回荡,好像在我...
刘恩平万叠戏文唱影卷,个个影人立心间。有名有姓有本源,有头有身有周全。有姿有态有眉眼,有声有色有苦甜。有情有意有肝胆,有来有往有悲欢。前尘影事皆成幻,花开叶落年复年。——现代襄阳花鼓戏《灯影老屋》这二十年来,我一直想从热闹的宏大叙事返身“人”的微...
曾经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因资本萌芽而兴起的戏曲艺术样式,已遍地开花。中国戏曲确实是一个具有“草根性”的人民群众的艺术。时光流转,斗转星移,曾经时兴的人民艺术在今天却成为一种“文化遗产”,也似乎成为一种“符号景观”在剧场中供欣赏。这百年间的本质变化让...
吴梦姣经历了解构主义“去中心化”的风暴式洗礼,一切皆可看作当代戏剧,一切又可能无法成为当代戏剧。与其定义戏剧与当代观众对话的形式路径,不如重新审视“当代性”从根本上意味着什么。相同的一则故事通过怎样的“书写”,才能够让观者读出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东...
凌志豪新视野艺术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定位截然不同的两者都呈现了一些有效的策展思路,两地经验可以互补不足以供日后的艺术节筹办者参考,但二者各属中型和大型艺术节,受规模限制,不太可能直接将对方的策略搬到两地实施。承接及反映本地的艺术发展“突破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