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刊物。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开展思想争论。读者对象为作家、评论家、大专院校中文专业师生及文学爱好者。有英文目次。东北地区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文集访问量: 7641 次
音乐列表
黄平李晓晴一当今的我们,在经历疫情带来的停顿以后,已然意识到我们身处于一个需要不断处理记忆与经验的时代。小说写作面对的疑难,不再只是在形式与内容上构造出不同的审美模型,而是如何在一个不再变动不居的世界里,在日新月异的感官体验中紧紧把握住我们的生命...
陈想袁勇麟报告文学历来是以现实为写作依据的非虚构性文体。其真实性要求作者始终秉持客观纪实的态度,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力求准确地反映事实。但就记录现实层面而言,报告文学的书写过程是一系列记忆凝结于文本的过程,其中包括受访者对事件和人物...
进入新世纪之后,散文思潮的弱化构成了文学思潮整体趋于弱化的一种表征。近20年来产生的“新散文运动”与“在场主义”两个散文思潮,呈现出的弱化表征虽然不一,但在理论的自洽性和思潮的铺展面、持续性上,皆存在某种本然的缺失。2019年3月,“新散文二十年...
革命、历史与政治话语凝缩着语言暴力与人性之恶,在斯拉沃热·齐泽克看来,语言使人类的暴力能力远超于动物。他在谈论语言的先天暴力时说道:“语言简化了被指涉之物,将它简化为单一特征。它肢解事物,摧毁它的有机统一,将它的局部和属性视作具有自主性。它将事物...
姚洪伟蒋登科军旅诗“是以战争、军旅生活和军人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样式”。朱向前:《中国军旅文学50年(1949-1999)》,第182页,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王久辛是一名军人,其诗歌创作无疑属于军旅诗的范畴。20世纪8...
王平周悦三一直以来,津子围的小说创作聚焦于城市和人的现实体味,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乡土,则很少作为直接的书写对象出现在他的文字中。《十月的土地》是津子围又一部现实主义之作,昭示了他在文学视点上的转向,这种转向带有个人浓厚的情感温度。小说以20世纪...
一、仅靠语言所展现的世界末日据说每个俄罗斯人都会告诉你,再好的翻译,都无法抵达他们的普希金。如果我们同意,有些文本就是无法借助翻译(即使是信达雅的),毫无障碍地被接近,那么阎连科的文本肯定位列其中。一个作家言说事物的方式,就是他对笔下人物处境的理...
如果说漫漫秦岭与浸染远山野情的商州地界是贾平凹创作所依托的实在之山,是由乡土、风俗、历史与虚虚实实的百态生灵所凝结的想象根基与生衍命脉,那么滋长于这方水土的琐碎庸常与世故人情,便是其笔下绵延于跌宕山谷间那条永不止息的“州河”。“写日常生活就看人是...
一、精英阶层群像(一)在《1999:小说叙事掠影》一文,格非如此表达了他对文学退出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这种繁荣主要指向文学在公众生活中的地位,文学对于大众的影响力。这种辉煌曾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它所留下的阴影就会浓重到怎样的程度。两者都被夸大了...
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流俗地》,是近年来难能一见的汉语长篇小说。黎紫书以自己的出生地“锡都”怡保为背景,写出了久违的绵密、氤氲的人情世故。小说洋洋洒洒,篇幅接近500页,但那种人生海海的密度感,又让阅读这篇作品的过程有了远超500页的宽广之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