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了大量的小说,在国内外享有很大的声誉,无可争议地成为青年一代作家的佼佼者。本文对苏童小说的解读主要侧重于其小说语言艺术赋予读者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就是将其文本作为特殊的审美客...
刘帅理性与意志是人的精神世界与哲学史上一对共生共存、相互对照、彼此否定的存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割为理性与非理性两大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西班牙人本主义哲学家乌纳穆诺在...
如果要研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女子生存景况,苏青的散文无疑是一座完整的“女相陈列馆”。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崛起于上海文坛,苏青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主要关注现代女性在都市生活及婚姻家庭中的困境。这些散文的主题都直接书写女性的爱欲、生死、痛苦、彷...
在冯至《十四行集》中,“一”字频频出现,在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的同时,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深沉的悲剧性体验和强烈的悲剧意识,从而在这个独特的文本世界里,对生命的常态进行深刻的沉思,在向死而生的境界里最终揭示了生命悖论的真谛。数词在诗歌中的运用往往...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五四”主将鲁迅确实不擅长于爱情题材,但《伤逝》是一个例外。小说虽也以当时风行的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为题材,却是鲁迅在跨越了痛心于“婚姻不自由”而抨击封建主义的阶段,勇敢地面对新的现实和...
叶延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书写了大量的诗歌,出版上百种抗震诗集,全国所有的媒体一改拒绝诗歌的“潜规则”,从电视到主流各类报刊以最大的篇幅与版面刊登诗歌,使2008年出现了的诗歌大潮,与历史上的...
黄亚洲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转眼一年了。现在再看一年前自己写下的和看到别人写下的地震文学作品,真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说,一种被表达的感情,激烈到这种程度,揪心裂肺到这种程度,真有点不敢相信是自己写下的,或者是同行写下的。或许“时间是医治一...
李瑛老:您好!首先要向您谢罪——您2006年7月17日给我的信及随信寄来的诗五首,经近三年岁月,今天我才看到。原因是2006年5月我已退居二线,当了《飞天》的名誉主编,闲居北京,不再上班,别人又不好拆阅,故尘封至今。好在您的诗并非“速朽”的应景之...
程鹏打工村庄和平村,山沟下,天是锅盖笼罩百里,山是棱水是瓢,村落参差。全村不足千人如今只剩老与幼。老翁扶犁三月,老妪锄禾无力新幼捉鸡墙头,夕阳西斜坡上茅梗,田地生荆柯,桔柚衰老母亲生儿满月走,世上还是奶奶好十八打工外出,四十儿女走打工路偶尔回家来...
谢荣胜青海黄河大桥记事黄河,穿过西宁,穿过黄昏,穿过青海穿过西宁的黄河还要穿越兰州今夜我在西宁阅读的黄河是否还是明天经过兰州的黄河夜晚是梦和幸福的开始大桥上甘肃、四川、陕西的民工混杂的口音,已分辨不出他们的故乡蓬乱的头发上沾满水泥衣服已全是浸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