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
《伊犁河》(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联主办的一份纯文学期刊。《伊犁河》先后两度更名(前为《小小说读者》,后为《作家文摘·典藏》),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2月恢复原刊名。复刊后的《伊犁河》杂志仍为综合性文学双月刊。2009年第1、2期已于近日出版。主要栏目:消闲阅读、天山笔会、乡土记忆、大地走笔、行云流水、散文诗页、空中画廊。《伊犁河》杂志曾是新疆重要的文学期刊,在西北及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复刊后的《伊犁河》将突出先锋性、新锐性、民族性、前沿性,用一流作家作品引领地方文学
文集访问量: 5871 次
音乐列表
亚楠牛录这移动的家园,曾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受孕。就像母语开始用壮行把乡音锻造成另一个村庄而八旗子弟依然相信,依然在一条河苍凉的背景上把乡愁变成了神话。当然,我只是看见黄昏鸟在空中啼鸣,白杨树空荡荡的影子唤醒了一段黑色记忆守望在时光里,仿佛坚硬的石头...
郁笛秋望,纳旦木卡伦它的秋天在远处飘零,谁说过大东北的风,此刻只剩下了呜咽这是锡伯营的城墙,经年不朽的夯土上,悬挂着一个帝国的黄昏纳旦木的秋草,已经荒废了多年,我来到的这个午后两百年,或者更为久远的一些时光里,有多少荒寒的寂寞这个秋天的午后,我需...
鲁焰10月10日,在闻名遐迩的“箭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来自区内外的十几位著名作家和诗人相聚在这里,参加“名家写箭乡·2013西迁圣地文学笔会”,深入发掘该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察布查尔因射艺出众,被冠以“中国箭乡”的美称,近年来,在文化发展的...
盛丰田年轻时,常常站在家乡的山包上,望着山那边升起的太阳,向往着都市的精彩生活。几十年后,我却在城市的楼房里遥望着晚霞染红的西边天空,非常渴望回到故乡,找一处宁静的村落,安放自己疲惫的身心。到了知天命之年,我终于抛掉幻想,切断种种牵绊,决意在故乡...
每当在街上的副食品小卖部里,看到柜台上琳琅满目用塑料袋盛满各式各样的南北腌菜,抑或在餐厅里、饭桌上,甚至在所谓上档次的宴席上,看到服务小姐一手托盘款款走来,在桌上放一精致的小碟,飘然离去。众人趋之若鹜,疑是又上一道佳肴,赶紧伸箸品尝,竟是一口咸而...
马康健伊犁河南岸,一般说来就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由此,察布查尔人常常笑称自己是“河南”人。我是察布查尔人,当然也是“河南”人。但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询问者:你是察布查尔人?我回答是。你是锡伯族吗?我回答不是。你会说锡伯语吗?我回答不会。结果呢,对...
何英这一时刻,我试图聚拢心神,回到去年秋天的察布查尔县。我已经看了好几篇名作家写伊犁的名散文。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有更多的也许不怎么有名的作家来写写伊犁,写写察布查尔。说句调侃的话,如果乌鲁木齐在新疆相当于北京之于中国,那么伊犁就是新疆的上海,伊犁...
远人爱新舍里镇的客人就是我们。一个只有柏油小路和四处田野的小镇。在车上透过玻璃窗打量外面时就忍不住心生喜爱。说特色谈不上,说浪漫谈不上,或许什么也谈不上。什么也谈不上的地方其实就令人觉得一定有什么在其中生长。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但我们想看,那些还...
李轻松西圣地,我心中的西圣地十年前,在我写长篇小说《大西迁》时就注定了我与锡伯族的不解之缘。当我的身心与二百多年前的锡伯营经历过万水千山之后,我的灵魂也莫名地萦绕着一个叫察布查尔的地方。在我看来,它远在天边,却藏于我心。它离我那么遥远,却又近在咫...
张大鹏徒弟跟着师傅朝厂房南侧走。师傅略高,徒弟稍矮。师傅看上去腰板溜直,要棱有棱,要块有块,水压机般挺拔。与师傅相比,徒弟可就逊色多啦,瘦瘦小小不说,还黑黪黪的,像一块冷却没多久的钢锭,黑里裹着丝丝缕缕的红。师傅和徒弟在厂房南侧水压机前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