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
《伊犁河》(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联主办的一份纯文学期刊。《伊犁河》先后两度更名(前为《小小说读者》,后为《作家文摘·典藏》),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2月恢复原刊名。复刊后的《伊犁河》杂志仍为综合性文学双月刊。2009年第1、2期已于近日出版。主要栏目:消闲阅读、天山笔会、乡土记忆、大地走笔、行云流水、散文诗页、空中画廊。《伊犁河》杂志曾是新疆重要的文学期刊,在西北及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复刊后的《伊犁河》将突出先锋性、新锐性、民族性、前沿性,用一流作家作品引领地方文学
文集访问量: 5895 次
音乐列表
吉尔1997年3月亚楠的散文诗集《远行》出版发行,他在后记中写道:“当无数美丽的思绪在空中漫游,我就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无论自己怎样不情愿,都命中注定地成为一个浪迹天涯的梦中人。”诗人是命中注定生活在别处的那个人吗?在居无定所中踽踽独行,用一生的奔...
张春梅文化自觉,已渐渐成为这些年来文艺界努力建构的主题。从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以及先锋派,到理论界始终纠葛的“东西方意识”或者“东方主义”,这几年来关于“后殖民”和“失语症”的话题谈得已经不多。我想,蕴藏在这些话题中的变化潜在说明一个事实:随着中国...
沈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米德莱·凯伯等三位法国修女在去向西部中国的漫漫长旅中,拉着一辆平板车,五次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哈密、吐鲁番。她们见过发疯的骆驼、痴呆的郡王、被遗忘的村落……在后来出版的《戈壁沙漠》一书中,她们将新疆比作一只耳朵,倾听着来自中...
安歌在今日的凤凰,流动的不是沱江,而是人流。沱江两岸,乍看如北京上海的地铁出口,人流如注。然而与地铁人流中人人心里都盛着莫名的归心之箭不同,这里的人心里装的大约是“琴心”——每个人似乎都沿着某个方向走,但方向亦无关紧要。或者头上戴一枚花冠吧,裙袂...
熊红久阳光灿烂得很不真实,就像习惯了电压不稳的昏暗视觉,陡然倍增的亮光将眼睛晃得有些虚幻。但街道是真实的,行人是真实的,那些如梭穿流的车辆也是真实的。走在博尔塔拉大街上,就像走在一条怀旧的录像带上,原本很多散漫漂浮的情绪,渐次归寂于一条思路之上。...
苏北上午十点多,父亲打来电话,说车子过了全椒县城,上了高速了。很多天前,父亲来电话,说省城的一个医生,会用贴膏药的方式,治疗肺气肿,贴三次即可,县里有人贴了,据说效果不错。父母要来,我当然欢迎,高龄了,不是说来就能来的,真是来一回少一回了。昨晚来...
阿拉提·阿斯木如果大地没有玫瑰,我们会用哪一种花儿替代它呢?牡丹?菊花?康乃馨?都不太理想。在玫瑰面前,它们好像还缺点含蓄和私密。玫瑰的那种意思,好像与人的那么一种梦想和潜意识里的小九九挨得很近,芬芳里,能闻出人的味道来。玫瑰是大地的骄傲,是上天...
车前子《西来花选》后记别说外国艺术,我的童年,就是外国人,也很少见到。十三四岁前,故乡街头,我只见过两回外国人:几个阿尔巴尼亚人,挎着相机,很洋气;另一回是朝鲜人,一个篮球队,严谨地聚集在苏州体育馆门口。动静最大的一回,是说有个意大利人要来拍言桥...
李剑我猜是因为我的面相看上去非常随和,不那么美丽,也便不盛气凌人;不丑,使人看着也不会回转脸去。因此,我时常会被当成一个倾听者,不问我愿不愿意,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就在我耳边絮叨起自己的故事,像是一准看出我心里装着一个大大的密不透风的袋子,专来收集它...
范墩子肉体死后有没有延续是无关紧要的,你会不会重生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克里希那穆提这个柔软的气球,空空的,却如此执着于飘起来。这件事情,我是无法替它实现的,毕竟我更想让它乖乖地待在我的身边,而且我现在也并不想替它完成什么。它的确有点怪异,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