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562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孤独玫瑰
  • 沂河渔翁
  • 二十一
  • pchenf
  • 九满

李占启守旧与创新碰撞的悲歌——另个视角解读《死亡诗社》李占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暴雨骄阳)虚构了一所1959年位于佛蒙特州的威尔顿预备学院,剧本改编自作者托马斯·舒曼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一所男子预备学校)的真实经...

浏览全文 阅读(28025)

李利敏殊途同归:论学者小说《小世界》与《围城》的同质性李利敏比较是作为手段,其目的在于汇通。本文意欲运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中英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小说——钱锺书之《围城》与戴维·洛奇之《小世界——学者浪漫传奇》说明它们在结构上都使用追寻为主题...

浏览全文 阅读(27956)

刘洁中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家族文化——浅谈《大宅门》的主题意绪刘洁家族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人血亲关系和建立社会组织的根基,中国文化的基石是家族文化。从《大宅门》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族至上”的观念,寻求家庭稳定和光耀门第是大家...

浏览全文 阅读(27956)

郭浩波阉割的主体:论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人物形象的文学史意义郭浩波《父亲和她们》讲述了一个20世纪40年代一男二女间产生的激情、爱情和亲情等相互纠葛错综的家庭离合故事。本文认为,《父亲和她们》的审美价值或在于,它以个人的成长经验穿透历史思...

浏览全文 阅读(27980)

李志远跨文化视角下的《我与地坛》之重读李志远顾嘉祖认为:“在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文学文本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被遗忘的角落是个大问题。文学文本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对象。”[1]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我与地坛》中涉及的共文化...

浏览全文 阅读(28017)

梁竞男国共斗争背景下的片面叙事——重读茅盾小说《腐蚀》梁竞男《腐蚀》是茅盾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于1941年5月17日至9月27日连载于香港《大众生活》周刊,后又出版各种单行本。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了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1940年9月15日至19...

浏览全文 阅读(28037)

安国平从对战争的反思看尤金·奥尼尔的生态意识安国平我国著名生态专家鲁枢元先生在其著作《生态批评的空间》中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性的存在,人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1]人类在改造自然、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

浏览全文 阅读(27952)

李嘉懿蒯佳个人与时代的悲剧——简评福楼拜的悲观与虚无李嘉懿蒯佳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留给后人的印象充满矛盾,这些矛盾体现在生活姿态、政治立场、爱情观以及文学审美观等各层面,但当我们近距离去探究这些矛盾碎片时,却发现所有的矛盾之后都有一个趋于统...

浏览全文 阅读(27984)

李杰约瑟夫·海勒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研究概述李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历史时代和文化传统的共同呼唤下,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而小说家约瑟夫·海勒顺应潮流成为它不折不扣的文学拓荒者。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不...

浏览全文 阅读(27981)

何云英为大地而歌: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何云英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地增长,同时人类生态也面临危机,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环境保护运动提上了现代社会的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开始直面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文学界掀...

浏览全文 阅读(2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