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86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欧阳小溪
  • 香灵儿
  • 沂河渔翁
  • 落红飘雪
  • 听雨阁
  • 林沐风

说书人危言耸听的说:‘似是而非’这句成语,指事物好象是正确,实际是错了。可在强权之下,明明是错的,可谁也不敢说不是。秦朝的赵高指鹿为马,连秦王二世也不敢说句不是。是与不是在权威的较量中更是如此。乱葬坑的荒山上,这正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较量,大争斗呀...

浏览全文 阅读(102875)

说书人抒发感叹:“‘祸兮福所倚’,王勃自以为因祸得福,远离了京都贬山城,他想大隐隐于闹市,眼不见、心不烦。他想在世俗中,作个清高客,写写文章,读读书。内心保持他的冷峻高远,独立旷达。学卢照邻那样,饮酒不浇愁,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里,闹中取静,置...

浏览全文 阅读(102885)

说书人慨然而说:据说人死了变鬼,鬼是人变的。可总是人怕鬼,没听说鬼怕人。尤其是那些弱者,他们无权、无钱、无力,活着没有能力反抗,只能以死相拼。死了还没有能报仇雪恨,变成了孤魂野鬼也要找冤家对头。像熬桂英活捉王魁的恐怖故事太多了,也太恐怖。不过那都...

浏览全文 阅读(102425)

说书人:曾子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圣贤的话也不全对。若按常理:压力多大,反抗力也有多大。王勃就是这么个认死理的花钢岩脑袋瓜。任你砸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也还是认定死理,依旧是死硬的花钢岩。王勃泰然举杯在手,欲饮未饮之时,李弘在其身后一声喝道:...

浏览全文 阅读(102408)

说书人阐明哲理道:人与人之间,只有了解,才能理解;有了理解方能谅解。最怕的是误解。发生了误解,就会产生猜疑,增添矛盾,造成麻烦,甚至埋伏下灾祸的种子,在那潜移默化的正剧中的误解,难以预料会怎样转化成令人惋惜的悲剧。王勃的经历中偏偏误解多过了理解。...

浏览全文 阅读(102037)

说书人: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典礼的礼堂布置得花团锦簇,隆重的大典竟没有准备好册封文牒,就像结婚花轿没抬来新娘。五王出阁绝不同于大姑娘出嫁,这是皇家最隆重典礼,误了黄道吉日,吉时良辰,这就是给皇上倒了个大霉。真正最最倒霉的是礼部,礼部官员们...

浏览全文 阅读(102325)

说书人:人生都在是非中,人中最难评是非。从利害得失出发,母党有母党的道理,子党有子党的道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方位不能错,东西不是南北。一旦交换方位回头看,南北成了东西。不管人说这东西,是不是东西,只要实实在在有东西在,那东西是什么东西,就是什...

浏览全文 阅读(102052)

说书人:古今中外的规律,帝王之家少亲情,龙子凤孙多猜嫉。为什么?因为富有了天下为争权,谋有了权位为夺利。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皇族贵裔中,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情的掩饰下,大都是你死我活丧失了仁义的争斗。在血淋淋的事实中,蛟龙本是池中物,他们闹海翻江...

浏览全文 阅读(102549)

说书人:人生若是大舞台。除了呱呱坠地时,清清白白赤裸裸地大喊大叫,无丝毫羞耻的心,怯畏的胆。一知人事,就得粉墨登场了,随世就俗,不得不各演各的戏,各唱各的调。为了识时务,谁也免不了因地而异,扮演生旦净末丑、忠奸刁恶贤的角色。人人都难以自赞自夸,自...

浏览全文 阅读(103017)

说书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然而,谁也不能按这哲理将人,只分成两群。一群是坏人,一群是好人。可是在任何朝代中,为了营私结成的朋党,相互指责时就都称对方是奸党。全都是坏人,世上的人事,翻来复去,反反复复哪有那么简单。请看王府中这群青年人,他们青春洋...

浏览全文 阅读(1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