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84 次
音乐列表
庄大伟“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舞蹈,是一种能够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肢体语汇,从远古绵延至今,生生不息。最难跳的芭蕾舞舞蹈,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是小辰光夏令营的营火晚会上,小伙伴们围成一圈,唱着“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
鲍世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一天上午,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化局局长徐平羽把我找去,说:“中央有几位同志在上海考察,今晚想看甬剧《半把剪刀》,能行吗?”当年,甬剧《半把剪刀》,还有《天要落雨娘要嫁》和《双玉蝉》三大悲剧,由堇风甬剧团主要演员贺...
曹致佐合肥宿州路9号是省文联大院,许多作家和艺术家都住在这个院子里。我并没有贸然上门拜访陈登科,而是先去看望了贾梦雷。对我的意外光临,贾梦雷惊喜有加,再三声言,今个儿要一醉方休。等我说明要前去看望陈登科,他一口答应陪我一同前往。他刚出门,便说:“...
秦来来1986年9月下旬,应文化部的邀请,上海昆剧团在名誉团长、京昆大师俞振飞和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化局代局长丁锡满的带领下,晋京北上,向首都人民汇报演出。这次演出团阵容之大、剧目之多,绝无仅有。华文漪、蔡正仁、岳美缇、王芝泉、...
孙渝烽“剧本、剪辑是影片的生命。”这句名言是日本大导演黑泽明拍摄电影后总结的感言。上影厂国家一级剪辑师周鼎文通过四十年的工作实践也深深感悟到电影剪辑工作在一部影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有幸执导过的两部译制片都是美国大导演斯比尔伯格拍摄的,一部是...
刘莉娜与年近八十的淮剧艺术家何长秀约在修葺一新后的“上海文艺活动中心”见面真的不是我偷懒,而是当这位自1976年就调入上海淮剧团,曾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奖、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的老艺术家对文联感情深厚,老人的声音隔着电话听起来有一种孩子般的雀跃:“...
秦岭壹第一次面对面地采访顾兆琳老师,是两年前的冬天,昆五大班的学员即将迎来毕业,我想为这群寄寓了昆曲未来希望的年轻人写一篇稿子。这个“中国戏曲教育历史上第一个昆曲本科班”,最早正是由时任上海戏曲学校副校长的顾兆琳和当时的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共同策...
韦泱年届九五的儿童诗人圣野,是当今我国写童诗最早的健在诗人,也是年龄最高的儿童诗诗人。我不知道,在中国诗坛上,还有谁像圣野先生那样,一辈子埋头耕耘在儿童诗园地里,且至今仍活跃在孩子们的身边。早期的童诗之旅圣野早在金华蒲塘读高中一年级时,就于一九四...
曾钇榕很多年前就开始看虹影的小说,她的《上海王》《K-英国情人》《奥当女孩》等作品总有一股很大的磁力,把我一下子吸进她的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世界。而虹影的自传式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更让我震撼,在为她的苦难经历所惋惜落泪的同时,也惊讶于她敢于...
岐山我们的张乐平故居的探访之旅,是在张慰军的带领下展开的。张慰军是画家张乐平最小的儿子,位于五原路永福路交叉口附近的288弄3号的那栋英式小洋楼正是他出生并成长的所在。见过张慰军的人,都说他的面容与神情都和父亲颇为相似,当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