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320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易梦
  • 芳草斜阳时
  • 九满
  • 宋家园
  • 陈社昌
  • 沂河渔翁

罗曼《斐多》是柏拉图初期对话篇的其中之一,这些对话篇一般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篇”,柏拉图正是通过这些对话向后世揭示了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历史存在,同时也体现了柏拉图对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哲学探索。在《斐多》中,描述了苏格拉底在死亡前与其门徒就生死...

浏览全文 阅读(42074)

张永平文化身份问题在研究后殖民语境中边缘种族以及移民后代等对象时向来是突出的话题。乔治·拉伦曾表明“无论侵略、殖民还是其他派生的交往形式,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着冲突和不对称,文化身份的问题就会出现”[1]。而《茫茫藻海》恰恰是以19世纪30年...

浏览全文 阅读(42020)

闫诗钰一、心灵的危机时刻——复调的前奏巴赫金认为,主人公“心灵的危机时刻”的复调是小说产生的根源。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这种大型对话,在艺术上是作为一个非封闭的整体构筑起来的,这个整体是处于边沿上的生活本身。...

浏览全文 阅读(41991)

葛荣凯一、《美玉无瑕》的生态主题探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家花理树皮的新作——《美玉无瑕》讲述了明朝崇祯年间容美土司由盛转衰之际,容美土司三少爷田甘霖与妻子覃美玉之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花理树皮通过容美土司史料中有关覃美玉寥寥数百字的介绍宕开...

浏览全文 阅读(41948)

郑博嘉冯薇霖邓霖萱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术界对王余杞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研究陆续问世。从整体来看,关于王余杞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小说创作艺术以及其所创长篇小说《自流井》中的盐文化分析方面。而学术界对其所创小说《海河汩汩流》的研究...

浏览全文 阅读(41943)

王一一、引言在格非的《欲望的旗帜》《敌人》、孙甘露的《访问梦境》、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等多部小说对人性、历史、欲望进行书写后,鲁枢元总结其为文学的“向内转”,即“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

浏览全文 阅读(41812)

龚玮垚欧阳子指出:“《台北人》一书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今昔巨变、历史沧桑的统一主题,使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哀婉迂回的感伤情调。其中,情节张弛交替、语言俗熟明俏、人物爽辣佻达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以下简称《金大班》),作为...

浏览全文 阅读(41734)
《人间》的异类书写 2023-11-09 08:48

宣明珠“母题”是民间故事的核心部分和组成情节的基本构件。汤普森指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①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第...

浏览全文 阅读(41718)

单杨《边城》是20世纪30年代乡土小说的经典之作,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在里面建造了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在湘西的茶峒小镇,乡民们都是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都是和谐的。这部作品被广泛传颂为一首人性赞歌。然而,在人性美背...

浏览全文 阅读(41681)

黄婧周笑涵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这种在作品结构上的构思被朱自清运用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下简称《桨》)之中,并被鲁迅惊叹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桨》之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是因为作者有意对散文...

浏览全文 阅读(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