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
《当代人》杂志是河北省文联主办的资深文学月刊,原名《河北文艺》,创刊于1949年11月。曾先后改名为《蜜蜂》、《河北文学》、《小荷》,于1993年改名为《当代人》。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她刊发了许多闻名于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如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节选)、《播火记》(节选)、田间的长诗《赶车传》(节选)、刘流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节选)、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张庆田的《"老坚决"外传》等,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人》用审美的眼光和文学的笔触反映当代社
文集访问量: 8819 次
音乐列表
有限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张敦的小说是那种即使隐去了作者署名,也可以一眼认出来的作品。强烈的个人化叙述风格,使得他笔下的“失败青年”形象各个刻有“张敦印制”的防伪标识。就这一点而言,张敦倒是与河北另一位势头正盛的青年作家张楚有着几分相似之处。或者说,...
去年,我试图完成一个中篇小说,题目挺土的,叫《有福之人》,写着写着,故事跑偏了,感觉到不对,但我并没有加以纠正,顺势写下去,直到看见另一个完整的故事,才停下,而后回过头去,找到分叉的地方,砍上一刀,得到一个短篇小说,再加以补充和修改,就是这篇《让...
张敦1我有个发小儿,叫刘志强。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说要来石家庄。我说,“那好啊,你快来吧,我这儿有住的地方。”那段时间,与我合租的室友回家了,有间屋子空着,志强来了,正好可以住。志强说来就来,还带着女朋友。二人来到我的出租屋,并未住下。志强说他们...
人是需要精神支柱的,尤其是在遭遇挫折和打击时。而我得遇《当代人》杂志,正处在人生最低谷时。生活突然没了目标,人生失去方向的感觉,让我陷入巨大的迷茫和恐慌,身体状态也差到极点。总感觉人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不再爱说爱笑,不喜出门,连以前最喜欢参加...
在我生命历程中,有过这么一个人,虽然至今未曾谋面,但神交久矣,我把他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上世紀末,与他通了三年信,向他请教文学上的知识,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人,就是当代人杂志社的鲁守平老师。那是1997年的春季,我在塞北老家...
1986年下半年,我从廊坊师专文学班毕业,来到向往已久的河北省文联大楼。那时的文聯大楼其实只有四层,但在我内心它却是高大的,因为它是属于文学的,还因为它集中了省内的作家、诗人、编辑、评论家等各路精英。当时,《河北文学》和《长城》编辑部都设在三楼,...
我是1985年上半年由河北工艺美术学校调到河北省文联工作的。当时,文联的文学月刊要筹备复刊,我调来做美术编辑。那时,我还很年轻,在学校毕业刚刚教了几年专业课就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当时,刚刚组建的编辑部也很年轻,只有两位编辑是以前在编辑部工作的“老...
那是1973年的夏天,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省文艺组。一听单位这名字,心中疑惑。文艺组,这是干什么的?唱歌跳舞吗?我可是完全不在行。当时省直属机关,大都称什么“委”,什么“办”的,或是什么“部”,什么“局”的,或是报社、电台……身边有人告之,就是“文革...
大约是七月的中下旬(一九四九年七月,编者注),冀南文委从驻地威县郭庄搬家启程,告别了亲如一家的房东,乘汽车北上。南宫“打尖”后,从衡水换乘火车“专列”,绕德州,过天津,次日中午于丰台站午餐少憩,晚霞满天的时候,到达了省城保定。当时听说省委有规定,...
本刊编辑部今年11月,《当代人》创刊七十年。七十年筚路蓝缕,砥砺奋进,薪火相传。一代代办刊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导向,在河北文艺的百花园里躬耕细作,百折不回,取得收成无数,取得荣光无数。扎根河北大地?融入时代洪流“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