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是一份综合类艺术生活杂志。不为专业研讨,不是快餐文化,只为在机械年代,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带给读者高雅的情趣和至真至美的艺术享受。避免拘束,没有呆板,让您在都市的喧嚣中和家人一起经历视觉的奇妙旅程。这又是一本专注于文化、艺术、生活品位的高端杂志。创刊十年来,她以向读者介绍艺术、提高中国人的审美水平为己任,内容包括美术、摄影、设计、表演艺术、音乐、收藏、艺术大师介绍、历史文化全角度展现等。 每月一次的大型文化策划,轻松解读文化现象,与您一起品味文化艺术之美;每月一次的重要艺术专题,与您共赏艺术经典
文集访问量: 10801 次
音乐列表
1914年是风云际会的一年,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民国依然风雨飘摇。尽管当年爆发的“一战”烽烟并未直接影响席卷中国人,但在表面的平静之下实则孕育着悄然的改变。当我们回首百年之前时,目光不应该只停留在想要称帝的袁世凯或者转战数省的白朗起义军身上,而应该多...
宇恒第四场庶民梦特写1914年一个春天的傍晚,离敦煌莫高窟不远的荒凉地带,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着一队装满箱子的马车正要转过山脚。他回过头,恋恋不舍地望着苍穹下那神秘的洞窟。洞窟前,一个矮小的身影向远方的客人作揖道别。这次,斯坦因换走了6000多...
段勇第四场庶民梦特写昔日的皇家园林紫禁城禁卫森严,这一天却人头攒动。数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学者静静站在陈列柜前观摩古人字画,眼神里全是虔诚敬畏;几个特地从天津赶过来的青年细细抚玩着太和殿的柱廊,浑身上下透着激动。1914年古物陈列所开放以后,“...
焦玉第三场画者困特写1914年夏,一座颇为讲究的墓碑前,拜伏着一位长衫大褂的成年男子。他小心地点燃一张画稿,然后把手边一沓画稿一一放入火中,火苗映照着他形容枯槁的面庞。虽然时值夏天,但他的心里感觉犹如隆冬。恩师已逝,他的整个心都被掏空了。这位成年...
王琪森第三场画者困特写1914年,上海美专。在一大片画板的中间,坐着一个赤裸的模特。不同于模特的神色稍不自然,学生们没有太多的尴尬之色,他们或在反复调试颜料色彩,或在细细勾画着人物细节。他们不知道这宁静的课堂写生画面背后,隐藏了多少汹涌澎湃的论战...
丁志可第二场文人叹特写1914年6月,在北京“东方学会”一场交流会上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还拖着条小辫子的辜鸿铭正侃侃而谈:“我想诸位感触最深的,一定是旧式的典型的中国人身上,没有丝毫的蛮横、粗野或者暴虐。借用一个动物学的术语来说,我们或许可...
维文第二场文人叹特写1914年1月,章太炎身着油乎乎的破棉袍,手持团扇,在总统府前欲面见袁世凯。卫兵百般无奈,借故阻拦,忽而说大总统在议事,忽而又说大总统在待客。章太炎这时听闻工商部次长向瑞琨接到通知要进府面见袁,怒不可遏地大叫:“向瑞琨一个小孩...
韩福东第一场众生相解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宣布废除传统旧历,采用阳历,但这个命令并没让民间按旧历过年的习惯改变。1913年7月,当时的内务总长向总统袁世凯报告:“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
这部电影筹划了很久,终于在年底杀青。《文艺1914》是一部故事片,也是纪录片,在这里我们网罗了100年前的众生相。这一年,世界发生了太多的事儿。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完成了宣战事宜,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子爵看着夜幕,说出了那句名言:“全欧洲的灯就...
陈灵当代艺术由于多半“不水墨”、“不工笔”,所以总让一些年轻人和老先生觉得是在“乱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4年9月13日推出的大型展览“洛杉矶计划”,更是将这种质疑推向了高潮。笔者不愿意煮一锅“艺术家也是普通人”的心灵鸡汤,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