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花(下)
《参花》(旬刊)创刊于1957年,是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吉林省文化馆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重点期刊,文化类重点期刊。下旬刊主要栏目:卷首语、小小说、短篇小说、作品专栏、散文天地、百花诗苑、青青校园、文学理论、艺术大观、艺术教育、图书世界、文化视野、群文在线等。
文集访问量: 21438 次
音乐列表
白鹭茫茫林海,掀起绿色的波浪小木房如一叶扁舟,被托举在浪尖上我在深深的山谷里迷路西方沉沉的落日,更增添了我内心的彷徨是小木房以一缕炊烟、一声吠响为我导航山歌系住腰儿,把我拽到迂曲的石廊山坡上一趟趟棚盖,自成荫凉从不远处潜来参花淡淡的幽香养参姑娘从...
张良友你傲视一切在寒冷的深林中生长你无畏苦寒帮扶国人救死扶伤熟稔是你使命的宣告药用是你生命的犒劳你已不记得中途走过的坚强有多少花青几瞬便作老笔挺的腰有些酸涩深山的娃娃是什么样的脾气乖巧可爱还是毅然铿锵山,很陡很陡林,很密很密长白山的采参女就在山里...
许路明中国的古城,多且难于寻找。有的像开封,深埋在地下;有的像邺城,几朝繁华毁于一场战火……我走过的城市实在太少,然而今天回忆起来,却有着太多值得记录的,行走中的风景。西安小时候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不是《百年孤独》,而是一首长诗《长恨歌》。“...
浩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还是个调皮、不懂事儿的孩芽子(东北方言,指小孩儿),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我家的高低柜上,摆放着一只玻璃瓶,样子酷似现在的一种医疗用具。瓶子里长年泡着一支人参,在当时的我看来,它更像生姜,亦或是一截饱满的树枝,只不过...
王晓云在我们山里,采参被叫做“放山”,人参被叫做“棒槌”。有一年暑假,我跟着舅舅、四姨夫去放山,无意间听到了一些有关采参的传说。开山钥匙放山之前一般都会先“喊山”,就是不管谁发现人参都要马上喊出来。放山人忌贪财、忌吃独食,喊出来,只要周围有人应,...
长白山区的百姓信仰山神老把头。四百年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直流传着山神老把头的传奇故事,要说这故事究竟是什么,那要从一首世代传唱的民谣说起: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三天吃了个蜊蜊蛄,你说伤心不伤心?家中...
许雁一百多年前,在神奇而美丽的长白山上,住着十几户人家。所谓靠山吃山,村民们虽谈不上丰衣足食,倒也没挨饿受冻。大家开荒种粮,偶尔放山弄点稀罕山货,运气好的还能挖几根“棒槌”换钱宽裕宽裕,日子过得倒也安宁祥和。要说有缺憾,就是村里这几十年来,闺女少...
叶敬之黄圩街东头的刘子义是中医世家,到了他这一辈,已经记不清是多少代了。正因为如此,有关刘子义家族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人参的。相传,刘子义的曾祖父早年曾闯荡江湖,回家时带回一支百年野山参,形状酷似人形,有“头”有“腰”,有“胳膊”有“腿...
晁一民头戴王冠穿黄袍,深山老林任逍遥。平生不问人间事,却有痴人满山找。——《咏人参》土匪王大麻子和他带领的土匪占据了长白山的一个山头,整日出没于附近的深山老林,时而率众下山到附近的屯子打家劫舍掠夺钱财,时而率众寻觅老山参等名贵药材换取钱物,供养平...
彭曙辉老张的本名叫张大松,我们叫他老张是因为他初中的时候,下巴上已冒出了黑乎乎的胡茬,喉结也很大,于是就老张老张地对他呼来叫去。老张说:“你们叫我的名字,叫我张大松呀,我妈是靠着一棵大松树生下我的,我爸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多好听呀。”有同学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