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29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九满
  • 孤树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廖海杰《鸠摩罗什》是徐兆寿继《荒原问道》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初看书名便令人兴味盎然——“问道”之后,这位教授作家又有怎样的“问佛”?鸠摩罗什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现代文学史上已留下施蛰存先生的笔墨,又一次被“小说”,如何说出新意?读完全书,我认...

浏览全文 阅读(29314)

◎叶立文新时期以来,先锋小说的发展流变繁复曲折,期间虽有高峰低谷,但中国作家的文学实验,却让这一小说潮流在当代文学史中获得了某种“正典”意味。谓予不信,且看先锋小说的家国情怀与存在之思,哪一样不标识了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诉求?至于九十年代兴起的长篇小...

浏览全文 阅读(29293)

◎陈星宇武汉方言,就像这个城市仪式一般“过早”(早餐)的特点:重油重糖,又干又烫。武汉这座城市,可能更像是生活的真相。就像是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注解,这个城市依随长江,摊开成阔气的许多大块。众生此间,各占蚁巢,用力生存着,虽然是芸芸之一,也颇...

浏览全文 阅读(29332)

◎冯军就古远清所发表的论文和所出版的专著而言,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文学史家,尤其是台港文学史家,这是一位被许多文学史研究家忽略的高产学者。在他的成果中,最为学界所乐道的当属《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

浏览全文 阅读(29356)

◎徐勇林斤澜先生在论及钟求是的《谢雨的大学》时,说其是“荒诞”而兼“抒情”,这应该说是抓住了钟求是的小说的内核。表面看来,“荒诞”与“抒情”之间似乎隔着千山万水,但在林斤澜先生那里,它们其实可以是三位一体的:“荒诞笼罩,现实铺垫,抒情升华”。在我...

浏览全文 阅读(29289)

◎李汉桥范文琼关于城市文学,学界曾研究过城市的空间、叙事、审美,但是较少对城市伦理有所关注。新文学曾提过“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同时也提过一位“莫小姐”(伦理),但可能由于两位“先生”的身影过于高大,以至于遮掩了“莫小姐”的存在。...

浏览全文 阅读(29371)

◎刘川鄂一摄影家吴小斌,擅长捕捉绝美的风景、定格人物的瞬间表情。身处在车水马龙、水泥森林的大都市包围之中,他独钟情于远离尘世喧嚣的大自然风景。他的风景照似乎以少数民族边地生活景象居多,呈现在我眼前的十来幅边地风景照,串连起来,是迷人的情思和抒情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387)

◎杨光祖2009年9月,我应邀去西安参加“文心社”举办的国际笔会。文心社是一个以海外华人为主的非盈利性中国文学社团,社员大部分旅居北美,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进行写作。那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严歌苓女士,她美丽、典雅,颇有大家风范。但整个会议期间,我很少...

浏览全文 阅读(29449)
城市小说的生成 2023-11-09 08:48

◎马笑泉城市的身体化城市的身体化并不意味着把城市看成一具外在的庞大躯体,而是写作者的身体与城市互相渗透。此种渗透首先而且必须是一种基于感官的渗透。“人性首先是在身体器官的活跃状态上得以显现。近代以来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表达来自身体器官与外...

浏览全文 阅读(29462)

◎汤天勇虽然不能决断地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但福克纳、马尔克斯、鲁迅、沈从文、莫言等无不用一小块空间构型成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学版图。丁帆在考量二十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后总结说:“任何失却了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都相应地减弱了其自身...

浏览全文 阅读(2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