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290 次
音乐列表
◎樊星刘益善先生的小说集《河东河西》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素以诗人知名,曾发表过感人至深的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1981—1982《诗刊》奖),是当代乡土诗的代表诗人。其实,他也早在80年代开始了小说创作,曾经出版过小说集《母亲湖》《东天一朵云》...
◎刘富道文学圈子的每个人,在公众面前都有一个定位,公众给刘益善的定位最初是诗人,这是因为益善的成名作是诗歌《我忆念的山村》。益善给自己有个定位:我是一个编辑。他大学毕业后就到了一家杂志社当编辑,直到荣任这家共和国创刊最早的文学期刊的社长和主编。益...
◎李蔚超决心研读李德南,源自我对文学批评差异性的惘惑、好奇和可能性的期冀。他研究以文学为思考对象的哲学家,他怀着文学青年的热情写小说。贯穿在其所有批评面向的,是李德南曾经用力颇多的海德格尔及现象学哲学精神。我的关切在于,此种差异性的文学-哲学批评...
◎刘波李德南是一个温和善思的人,这是我与他交往以来最深的印象。当然,在和他正式交往之前,我读过他的不少文章,那些文章也是温和的,文字背后透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思考与问题意识。虽然他本科和硕士阶段学的不是文学,但是那种静默沉思的性格决定了他后来从事...
◎李德南2006年的时候,我执迷于写作,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以无边的想象来虚构一个家族的历史。这部小说是从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叙述者和我本人的年龄相似,经历也有重合之处。当然,小说里的情节主要是虚构的,虚构与现实间的吊诡或转化则令我感到玄妙,从此对...
◎青屏主持人:李海音(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特邀嘉宾:李建华(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韩永明(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室主任)蔡家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对话嘉宾:王均江、罗晓静、刘继林、...
◎叶萍中国素有“礼莫重于丧”的传统,丧葬礼仪较其他礼仪更为隆重、繁缛。从官方系统化的礼仪制度,到民间各色的丧俗习惯,无论历史如何发展,这种传统都深深地镶嵌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日常生活中,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持久的组成部分。“哭丧”和“演剧”,作...
◎边广兰在深邃无垠的中国美术星空里,唯有楚美术最为璀璨。而对于我,这种感受最为强烈的时候是在域外,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到印第安人绘画中红与黑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使人的联想在瞬间穿越时空,回到楚美术浪漫、神秘、深邃而又“惊采绝艳”的艺术世界。...
◎王祖龙王曼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国楚简帛墨迹不断有新的发现,为我们系统考察先秦墨迹的笔法形态和书法价值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资料。楚简帛墨迹是具有多维性价值的资料,承载着上古异常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思想信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思想史价...
◎孟修祥何谓“楚风”?如果以法国作家布封“风格即人”的名言而论,“楚风”即指楚人的艺术风格。楚人的艺术风格“惊采绝艳,难与并能”,且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其最为鲜明突出之处如下:首先,楚人少有拘束,狂放不羁,故楚风在于张扬个性。楚地乃水乡泽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