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63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韩非情
  • 白雪不融
  • 沂河渔翁
  • 骆雪
  • 谷一
  • 陈社昌
“赋家”称谓谫论 2023-11-09 08:48

王泽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作家称谓表面上只是一个称呼、代号,实际上其背后不仅流露出显而易见的身份批评、创作价值评判,亦有兀自蕴藏的文体认知、创作逻辑等。古人或许早就意识到了该问题。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云:“杼其义旨,损益其文...

浏览全文 阅读(27342)

严旭(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清人的古音研究已注意到,古诗在押韵之外,为使音调和谐,有时还会有意安排一些非强制性的语音手段,如句中韵、双声叠韵等。王力明确提出诗歌中有与“格律”相对的“技巧”。诗人运用声音配合上的一些技巧,无须告...

浏览全文 阅读(27342)

赵义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在号称“一代之文学”的元曲中,出现了不少前代文化名人的形象,如屈原、司马相如、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等。如就元曲家笔下出现的唐宋时期的文化人典型而言,李白的傲岸不羁和苏轼的达观自适无疑是最耀眼...

浏览全文 阅读(27277)

刘伟生(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叙事重情节结构与话语表达,但故事本身的题材内容也会制约情节与话语,以铺陈描写为主要目的而逐渐走向模式化的赋体尤其如此,所以从题材角度考察赋体叙事的特征,既有必要也有价值。从题材角度考察赋体...

浏览全文 阅读(27283)

肖盈盈,易闻晓(1.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0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说:“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1](P1)又说“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1](...

浏览全文 阅读(27335)

黎新第(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赵义山先生主编的《明清散曲鉴赏辞典》(下文简称《辞典》),作为“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出版。虽其出版有年,自己作为普通古典诗词曲爱好者,近日乃得...

浏览全文 阅读(27323)

张燕珠(香港公开大学教育及语文学院,香港999077)在清代,论浙西词派的发展脉络,学者往往会肯定朱彝尊是开创者,厉鹗是中期巨匠。蒋敦复总结“浙派词,竹垞开其端,樊榭振其绪,频伽畅其风”[1](第四册,P3636),谢章铤回顾“国朝词学,浙最盛行...

浏览全文 阅读(27336)

谢艳明,汪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引言“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1](P712)这是王安石的《梅花》绝句,写梅花在春风里盛开,只有春风最惜梅花,一年一度春风吹来,梅花也跟着...

浏览全文 阅读(27296)

宋学达(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香港999077)吴文英是唐宋词史上最具艺术个性的词人,其词作被喻为“七宝楼台”,出自张炎《词源》卷下:“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1](P259)历代论梦窗者几乎皆将此论奉为经典,但大多同...

浏览全文 阅读(27307)
清苑哈哈腔衬字探析 2023-11-09 08:48

宋玉坤(保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据文献,最早提出‘衬字’一词的为元代周德清,这个词本源于曲体。”[1](91)衬字是根据戏曲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在戏曲曲谱中,为了和正字加以区别,衬字往往用小字来进行标记。戏曲可...

浏览全文 阅读(2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