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子
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Http://ww余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三十年以上工龄的老会计员。学历方面,小学伊始,“文革”兴起;中学毕业,“文革”结束,学无所成。离校后去郊区“插队落户”,尝到“上山下乡”的“黄瓜的苦尾巴”。两年后,为生计起见,逃离乡下,找了所中专,学习两年,得到文凭一张,工作一份。后参加全国高等教育中文自学考试,学成毕业,获本科学历。 虽从职多年,终难适应。余生性憨直、多愁善感,又兼懦弱而迟钝;为人处事,不善变通。虽尽心勤勉,却疲于应对。然热爱文学不止,理想之火不熄,
文集访问量: 3155 次
音乐列表
说起白洋淀,人们不由会联想到著名文学家孙犁。正如说起湘西,人们会想到沈从文;说起老北京,会提起老舍,孙犁的名字,与白洋淀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热爱孙犁先生,早在“文革”期间,还在上中学期间,就偷偷读过他的《荷花淀》,为其中的文字深深陶醉:“……淀里也...
又到江南油菜花黄时节。埋头奔波都市尘嚣间,数度春来秋去,无数花开花落,都懒得眷顾,只有油菜花,想起来会有一丝甜醉的感觉。听说一些公园,也种植了此花,作为游园项目之一。我却感到,将油菜花与杜鹃、山茶、海棠、桃花等纯粹观赏性花卉并行陈列,总有些不伦不...
欧阳修的《秋声赋》,真是把秋的气氛写绝了!可他写的只是山中一隅的树声,以“波涛夜惊”作比,将秋声写得那样萧杀、伤感!。他为何不干脆去写秋天大海的涛声呢?大概,和许多古代诗人一样,海在他们心中,一定是触目惊心的吧?我听大海的秋声,感觉又是怎样?三言...
一“光当!光当!……”恍惚间,这声音又响起,不由地,我的双脚想跟着踩动!又很快,我意识到这已是四十多年前的声音了。我从生下地不久,在那儿住了有二十多个年头。那儿可是上海滩的好地块儿:曾经是法租界的居住区,地处华山路、长乐路和镇宁路的交界口,至今那...
翻阅古今作品,发现不少名家都有抄书的习惯,或者说,简直就是他们的一大乐事。我多年前买的厚厚数册《茶香室丛抄》、《九九消夏录》,乃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五十九岁时,在杭州西湖边他自己题名为“茶香室”的住宅内,编写的随笔集。其时他自念“精力益衰,不能复事...
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类水果中,很少能见到青橄榄了。岁月流逝,我也把它淡忘很久了。步入迟暮时分,我忽然想起了它。幼小时,满街满巷,大小水果滩,都能见到,像绿色玩具积木,堆成一座座小山。那时大人常常让我含一颗在嘴里,还不许马上嚼。我总是老大不情愿...
近几年两次搬家,沉沉几十箱书,每次都得多花百把块钱给搬场工人。“是教授?”“是作家?”,他们喘息着、惊讶地发问。“什么都不是,只是喜欢书而已!”每次都那么回答。算上少年时候用零食钱买书吧,到如今已是三十多年了,省吃俭用,我买的书,竟有千余册之多!...
人说南海才是美丽的海,而地处三亚的蜈支洲岛,才是观海的胜地。两年前,我终于有机会登上这座迷人的岛屿。来到长堤形的轮渡码头,凉爽而带着咸味的海风扑面吹来,工作的辛劳、生活的疲惫顿时尽消!面对日思夜想的大海,我差点像孩子一样惊呼起来!真的,这才是大海...
突发的大地震已让我震惊、无法言说,紧接着又听见“汶川”、“茂县”……可能吗?就在去年初夏,全家还去成都往九寨沟旅游,我坚持选择坐大巴,车行十几小时。经过的路线,恰恰是如今遭受重灾的都江堰-汶川、茂县-阿坝州……!当时川游归来,我只顾带着眷恋,回忆...
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正在黄浦江畔如火如荼盛展。心潮激荡之余,想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西子湖畔举办的西湖博览会。想到这个我出生三十年前举办的盛会,还因为当时主持人之一的西湖国立艺专教授、艺术理论家李朴园先生,正是我的外公。那届博览会,于192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