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04 次
音乐列表
任杰摘要:王德威所提出的“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突破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传统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考察视角。以“现代性”为理论视域,通过对自主、创造、多元、竞争等晚清小说现代性特质的体认,王德威运用解构、“时代错置”等叙述策略,发掘了被主流文学史...
王玉珠摘要:民间叙事是当代陕西文学的重要基本面之一,文学陕军朝着民间的进发,创造了独特的秦地文化审美空间,参与、推进了当代中国文学话语的转换与重塑;但重返前现代的民间又使其遭遇了自身精神理念与价值立场的困惑、混乱与迷茫,并可能导致文学的现代性追求...
肖庆国摘要:1980、90年代,“文学桂军”在创作中所采用的叙事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现实主义到先锋叙事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弃斥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而有意识地借鉴现代先锋小说的叙事模式,尤其是多元化的叙述方式,以及荒诞和虚无等先锋小说叙事精神。这一变...
林琳摘要:在国际影视传播和接受视野里,文化自觉首先应该在各种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背景下客观辩证地分析文化自身的历史与现状,并由此做出合理的文化选择、扬弃与创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尽管自1980年代以降,自内而外已经发生了系列变化,但历来作为国家意志...
颜敏廖志华摘要:21世纪乡村小说有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历史书写。作家描摹出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时代的动荡与恒常、个体人生轨迹以及人心的微妙,并提供一种乡村伦理反思。21世纪乡村小说的历史书写是和记忆结合的,记忆组合了历史,历史又以文...
刘大先摘要:“后文学”指向“语境-文本”融合的生态场域,其浑沌状态无法被单维度认知视角所把握,创作/生产者、传播/营销者、接受/消费者都无法置身其外地将其对象化,观察/研究者只能拥抱变化,参与性地介入其中,成为“语境-文本”的组成部分,才可能进行...
刘月悦摘要:刘大先在《从后文学到新人文》中提出,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的弥散性主宰,是当下文学文化场域最为重要的变革之一。本文以郭敬明、安妮宝贝、冯唐作为“散点”,观察消费主义与文学互动的不同方式,同时提出文学与资本关系的另一种可能即资本作为一种...
摘要:《从后文学到新人文》一书提出了“后文学”和“新人文”两个概念,前者指向纯文学危机之下的文化语境,后者则是对新的批评实践的呼唤。从传统文学形式的当下理解到新的文学经验的生成,作者通过11个批评案例给读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当下文化,二...
房广莹摘要:罗伟章小说始终立足于现代性视阈中乡土社会的整体变迁特别是人的精神嬗变,以清醒理性的态度深入审视乡土社会现实,真切地反映出了后乡土时代社会的复杂样态。本文从写实原则与神话视界的融合、“立人”传统的当代延续、小说结构的创新三方面,探索罗伟...
张宗刚李美皆摘要: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具有浓郁的精神自传性。主人公许春明深刻的自省自审与自我忏悔,传达着托尔斯泰式的灵魂余音。作品以少年的柔软、诗性的感觉和语言,对人的精神困境予以精微的揭示,又以充满韧度的写实能力,对宏阔的乡村现实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