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20 次
音乐列表
袁盛勇邱跃强摘要:延安文艺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富有精神魅力的文艺形态。延安文艺中歌词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歌词中所表达的对于普通劳动者和劳动之美的颂赞,以及其所具有的信仰性内涵都真实而热切地存在着。延安文艺是一种真实的历史和艺术存在,人们...
苟健朔李永东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何其芳具有京派作家、川籍作家与延安作家这三重身份,并以多重地方经验建构成渝形象。他首先以京派情愫加工故乡万县,创造真实记忆与幻想糅合的梦景,“梦”醒后,何其芳介入现实,又以莱阳体验重新编码“真实”,改写故乡图...
主持人语:本期推出的两篇论文,关于贵州小说群体的挖掘是当代中国小说史的重要环节,在当时远离文化中心的荒僻高原,竟然出现了对整个中国来说都具有先锋意味的艺术追求,这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呢?“地方路径”在这里是否具有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意义?杨洋的论文不能...
郑凌云摘要:阿城的随笔集《威尼斯日记》记录了作家旅居威尼斯三个月的所见所思。从表层来看,《威尼斯日记》是在写威尼斯的文化,但敞开文本,勾连分析,却可以看到,在深层,该作品是要在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语境中,将“寻根”与文化对接,赋予不同历史、地理、文...
韩文淑摘要:阿城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棋王》《树王》《孩子王》一直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当下语境中,本文试图重读阿城“三王”,从经典地位的形成与建构、时代性与超越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审美自主性的探索...
褚云侠摘要:《棋王》不仅奠定了阿城文学史地位,也被追认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而相较于并非先在的文化寻根意识,阿城小说的独到之处和不可复制性与其自身的修养、积淀及经历的关联更为密切。本文从几乎支配了阿城前三十年人生行迹的“父子关系”视角,钩沉因父亲的...
樊星摘要:阿城的文学作品浸透了世俗情怀,虽有争议却体现了生活的底色:小人物自有其活法,那便是远离大话空话,实实在在靠本事吃饭而自得其乐。这样的人生观与道家朴素、低调的价值观一脉相承,却又透出与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虚无价值观大相径庭的平民骨...
吴景明摘要:作为一种稳定的叙述秩序,探勘普遍人性、揭示社会人生是文学“经典”常涉的主题,而“文学性”“可重读性”或“可写性”标准的落实,则意味着经典秩序的形成,这一秩序的确立为文本的普遍性接受提供了依据。在文本终端聚合“经典阐释”,从康德的“审美...
魏华莹摘要:1990年代史诗性书写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更多转向历史探寻和家国叙事。周大新的《第二十幕》三卷本通过对20世纪中国百年史的回望,以民族、资本、家族钩沉个体命运与时代动荡,体现出史诗性写作的诸多特质。本文尝试通过作家日记、读书笔记等...
吴自强摘要:创刊于1978年的《新文学史料》是新中国第一本以刊发作家回忆录为主的期刊。它的诞生是为了抢救“左联”老作家的资料,但创刊号的办刊策略显示出编者“为了反映文学史全貌”采取了更多的主动性。总的来说,以牛汉为代表的编者的选择,不仅深刻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