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倾诉人生百味,追忆似水流年,回味年轻时的冲动与梦想。人间真情,都市风情,乡村故事,袖珍传奇,真情道白,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恰似一杯清茶,意境悠远,回味无穷。《短篇小说》是全国惟一一家专门刊发短篇小说的文学期刊。其显著特点:1、扶持文学青年。不向名家约稿,以广大文学爱好者为基本读者群和作者群。所有来稿,质量面前人人平等;2、发稿量大。刊物以全部版面刊发短篇小说作品,年发表原创作品约百万字,是发表短篇小说作品最多的文学期刊;3、有着严密的阅稿审稿机制。凡来稿均有编辑认真阅读,无一遗漏。基本达到发表
文集访问量: 8606 次
音乐列表
侯甫知浅论余华《兄弟》中的欲望追求侯甫知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兄弟》这部小说是一部寓言式的小说,作者通过塑造各形各色的人物,通过其言行来表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并寄予自己对于岁月和历史的思考。这部小说有着较大的时间跨越,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不...
余俊光余华《兄弟》中的温情再现余俊光《兄弟》是余华的一部长篇小说,但是也可以看做是一部寓言小说。在小说中,作者隐身于幕后,小说中的人物逐一登场,演绎了许多的悲欢离合,从而将作者这40多年来的历史思考进行了很好的演示。小说《兄弟》所描绘的是历史和现...
陈晓波解读余华《活着》主人公福贵的生存理念陈晓波小说《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的经典作品,主要描述的是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的农民故事,主人公福贵在生活上遭遇了各种磨难,但是其心态却始终是乐观的,秉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小说《活着》向我们描述的是一个...
孙静文温情中的转变:论余华《活着》的创作风格孙静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余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作家,因其一直致力于创作具有极强实验性的作品,所以他早期的文学创作充满了冷酷、暴力、血腥及诡谲,是先锋派作家的一个典型代表。不过,余华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
晏玉珍解读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中生命的象征意义晏玉珍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作家之一,余华的作品有着显著的先锋意向。在精神特质上,他和其他的先锋小说有着一定的区别,而在小说形式上,他对技术上的探索又非常重视,沉浸在暴力和幻觉中,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独特的...
李晓洪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的孤独意识解读李晓洪一、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创作背景及基本内容概述(一)《在细雨中呼喊》的创作背景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领域中颇具探索精神的一位作家。余华从1983年开始进入小说领域,《十八岁出门远行》这部小说的创作代表...
陈棉存在主义哲学视角下余华《现实一种》解析陈棉《现实一种》是余华的小说名作,也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先锋小说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因此,本文尝试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和与传统复仇题材小说和存在主义文学的对比中来解读《现实一种》,以此发掘这部小说的特征和...
王娟从《现实一种》感受余华的先锋实验精神王娟余华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先锋小说作家,创作了大量极具自身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活着》等。本文我们所分析的小说《现实一种》即为余华80年代的重要作品之一。在小说《现实一种》之中,血浓于水的亲人...
张振华余华小说《世事如烟》的语言特色张振华余华是国内的著名作家,他在国内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世事如烟》曾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世事如烟》囊括了余华的2个中篇、6个短篇小说,均为1987年至1988年两年内...
王姗姗朱鹏余华代表作《鲜血梅花》中的反讽表现王姗姗朱鹏在16世纪之前,西方文坛并没有将反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来对待,它只是一种对意义表达不一致的表现方式而已。在19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文学理论对反讽进行了概念上的改造,使得反讽摆脱了修辞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