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倾诉人生百味,追忆似水流年,回味年轻时的冲动与梦想。人间真情,都市风情,乡村故事,袖珍传奇,真情道白,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恰似一杯清茶,意境悠远,回味无穷。《短篇小说》是全国惟一一家专门刊发短篇小说的文学期刊。其显著特点:1、扶持文学青年。不向名家约稿,以广大文学爱好者为基本读者群和作者群。所有来稿,质量面前人人平等;2、发稿量大。刊物以全部版面刊发短篇小说作品,年发表原创作品约百万字,是发表短篇小说作品最多的文学期刊;3、有着严密的阅稿审稿机制。凡来稿均有编辑认真阅读,无一遗漏。基本达到发表
文集访问量: 8574 次
音乐列表
◎吴卫华20世纪70年代,县供销社服务公司在县城开了三家大食堂,分别叫工程兵食堂、红旗食堂、东风食堂,各食堂下面又设流动组,卖包子、馒头、油条、饸饹,摊位随机流动在大街小巷。那时没有私人买卖,什么都是公营,无论有店面的食堂,还是流动摊位,生意都好...
◎于新良大嵩卫城靠海,出了南城门,走几步就是海了。遇到大潮,把城门打开,海水漫进城里,待退潮时,把城门关上,水退去,好多鱼鳖虾蟹就会搁浅在街面上,老人小孩嘻嘻哈哈去捡拾,挺热闹的。壮年人坐在廊檐下,叼着旱烟袋嘿嘿乐,不挪窝。他们的本事在海里。大嵩...
◎龙武民国年间,上栗最有名的裁缝便是北街的“飞花剪”吴裁缝,说起吴裁缝这“飞花剪”的名头,却是有一段缘由。上栗南街的手艺人,都是以职业相称,大多知其姓而不知其名,吴裁缝也不例外,自从来上栗北街讨生活,大家便以“吴裁缝”相称。据传,这吴裁缝本是上栗...
◎张西祥跋涉在野性的老林深处,四处杳无人烟,恐惧得让人喘不出气来。满眼的古树、老藤、沟壑、竹丛、芭茅……两耳松涛排空,人被幽禁在绿色的穹窿间,恍惚来到另一个世界。从6号铁路隧道口走到5号隧道口,要绕过半面山坡,我的耳边又响起工程队长的话:“这里地...
◎徐玉向多年之后,我回乡路过那口已焕然一新的老井时,才明白在那个充满希望的清晨,花狗纵身一跃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记忆中,村子里的成年男人下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井沿。木桶沉闷的声音、洋铁桶清脆的声音一路络绎不绝,大桶无声无息,小桶叮咚作响,来时空桶...
◎梁开赵1夜色一蹿出来,安瑶就抱着圆形靠垫,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目光虚空,像一条夏日浅水塘里即将面临干涸的鱼。这习惯从丈夫王年失踪起已慢慢形成。头顶的日光灯织成一张腻白的网,安瑶屏着气息,透过凌乱的头发缝隙,看见猫儿妙妙跳上沙发扶手,弓起背轻轻蹲...
◎梁永奇我毕业的那一年,正是中专毕业生包分配的最后一年。班主任说,你们这一届简直太幸运了,再晚一届可就得自己找工作,自谋出路了。我和同桌互相瞅了一眼,眼神里荡漾着嘚瑟,就跟买彩票意外中了大奖差不多,好像一下子抓住了幸运的尾巴。我学的是与交通相关的...
◎刘同军一那年夏天,他高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而是报考了一个技工学校。不管怎么说,好歹也算是修完了他的学业,他自己也觉得他的人生就要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了。正巧,那时候,他的死党老狼晚上替他妈看车棚。可想而知,那里立即就成了他和老狼的一个安乐窝了。每...
◎汪文忠一她终于下决心去非洲,偷了老妈四百元钱就上路了。当她出现在“三棵树”,就像一片绿意出现在沙漠里,总会引人关注。面馆前面停了四五辆十六轮、二十四轮的油罐车和大货车。坡上是一条从油城到省城的老公路,将近六百千米,横贯荒漠戈壁,沿途的地名大多简...
◎柳笛你那匹有户口的马呢?还牵得住缰绳吗?听了经理的话,大家笑出声来。下班前的例行客户分析会总算有了点轻松氛围。水晶不知道经理什么时候听说自己给许雪梅起了个“有户口的马”的绰号。平时,经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售楼员私下给客户起绰号,认为是对客户的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