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栖95岁的老母亲吞咽功能发生障碍,食欲减退,只得靠流质半流质维持生命。一个星期后,食道堵塞,并伴有痉挛,旋即送医院抢救。院方提出的抢救方案是除了插鼻胃管外,还得切割喉管。我征询98岁老父亲的意见,他明确表示:“别了,让她平静地走吧!”在母亲生命...
何永康一老朋友发达了,邀我到他家做客。一进门,大客厅墙上一幅书法作品赫然入目———“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知我喜欢书画,他要我给个评价。我淡淡说“好字好字”,就岔开了话题。字是好字,那其他呢?不好说,但心中已然存疑———从古到今是不是有完...
...
陈大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
强江海“不贪”是梁漱溟对梁家子孙的要求,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很难。他对孙子梁钦东说:“不食是根本,一切贪皆从身体来,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为身体之主,自然不贪。”梁漱溟这么教育孙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吃饭,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再好吃的菜也...
王永清“名”是个好东西,很多人舍不得丢弃,反而会极其功利地去追求。項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者。”乾隆皇帝到处留墨宝,号称“十全皇帝”。如今某些影星,对名的追逐更是不遗余力,会拍电影电视剧,还会唱歌,更能写书,仿佛入了演艺圈,什...
刘道玉什么是讀书人呢?民国时期杨玉清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写道:“以读书混文凭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混官做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品的人,更不是读书人。”那么,何为真正会读书的人呢?从整体而论,读书有会读与不会读之分。不言而喻,那...
印欣然苏州一家护理院为激励子女前往探望老人,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这不禁令让我们直面一个问题———孝道(到底...
王乾荣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曾自嘲:“我小时候智力迟钝。普通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大都完成于童年,我到了成年才考虑这个问题。成人思考小孩子的问题,当然要深入和成熟一些。”话挺俏皮,什么意思呢?原来小孩子看事物只看表象;成人则能从表象“看”出复杂来;...
赵畅最近读报,发现不少与“笨人”下“笨功夫”有关的文章。一则,气象学家竺可桢一生记下了千万字的日记,其中气象方面的内容占了较大比例,无论他走到哪里,像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等,都有记录。而正是凭着这样的“笨功夫”,他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