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他叫丁谓。开始的时候,他很清明,公正。那时,他的眼睛,始终望着芸芸众生。那时,他也潇洒如云,清正如莲。一年,汴京发生火灾,清明上河世界,顿时成为一片焦土,一片残垣断壁。整个京城,都处于一片唉声叹气里。重建汴京,迫在眉睫,谁能担此任务,救一方...
沈栖常读史书,偶见清官格外钦羡,因为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代,清官委实是凤毛麟角。近览《明史》,杨溥和范理的清廉事迹值得一书。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谥文定,明朝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英殿大学士,是仁宣之治的缔...
刘烈茂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给岳父蔡京送生辰贺礼。这件事既平常又不平常。说它平常,因为按照中国的礼俗,岳丈大人庆贺寿辰,女婿敬送礼物,是分内应做的事,合情合理。说它不平常,因为他送的礼物,不是什么寿面寿桃寿星公,而是金珠宝贝十大担。这十大担的金珠宝...
刘云生宋徽宗时期的蔡京,智商情商一流,文章书法一流,可惜有人气,没人品;有才学,没节操。后来四起四落,繁华落尽,被贬海南儋州。还没到流放地,就以八十一岁高龄死于潭州。至于死因,《大宋宣和遗事》说是穷饿而死。蔡京善于谋官,善于理财,还善于养生,家财...
刘诚龙晋惠帝以傻而名闻天下,比如他有个著名的“蛙问”——那次他率领文艺界与理论界人士到华林苑采风,一帮子文人吟诗作赋,春水池塘蛙句句,他老人家“闻虾蟆声”,突然问这般饱学之士:“此鸣者为公乎,私乎?”然领导问得再蠢,学者也要装学术解答:“在官地为...
王太生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几件有名的道具:哨棒、钉耙、胡须。从外表看,哨棒是一根粗陋的木棍。粗疏的木质,来自于某一棵树,上面似乎还留有节痂和年轮木纹。武二郎拎一根哨棒,在江湖游走,就像一件衣服的配饰,合身得体。据说鲁地从前多狼,拎一根哨棒在手,棒不...
陈鲁民语言是有重量的。或重或轻,不一而足。有成语为证:一言九鼎,一言千钧,金玉良言,语重心长,人微言轻等。当然,语言是声波震动传播的结果,看不见摸不着,放在秤上是绝对秤不出来的。但实实在在的,不同的人每天说的话有明显分量差别。一般来说,权力大的人...
何永康七八歲时,跟着一位老先生学写字。写字的基础是临帖,但那时字帖难找,老先生就让我临摹他的字。他先把字写在由红色直线和虚线组成方格的纸上,命我在同样的纸上摹写。纸是特制的,每张有九个大格子,每个大格子里又有九个小格子。先生说,这是九宫格,是唐代...
唐汇寅本文的高帽子,不是過去给土豪劣绅、“五类份子”和“臭老九”戴在头上游斗示众的帽子。那种帽子谁都望而生畏,唯恐被戴上摘不下来。也不是厨师头上的白色高帽,那个帽子的高低表明了厨师的级别和厨艺的高低。这里的高帽子最先见于《北史·能安生传》:北齐的...
刘世芬前不久,我穿着一双新鞋子出差,结果右脚被磨出一个大泡,奇疼难耐。回家后拿到修鞋店,修鞋师傅端详一番,说,没别的办法,只能撑撑。我疑惑地看着他,真不知还有撑鞋这个行业。只见他进到内间,不一会儿出来了,手中拿着一只木质的鞋子形状的工具,这个工具...